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

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

ID:57387881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14

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_第1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_第2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_第3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_第4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定风波》教学设计汤沟中心校0二(本一部二)年语五文月组一、说教材《定风波》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定风波》是我在参加汤沟中心校“课内语文学习法”观摩交流会时所择选的苏轼的一首词作。该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词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2、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三维目标:1、知

2、识与技能:①“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②了解词的常识和豪放派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②朗诵质疑问难法:朗诵,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质疑问难,在读懂词的基础上领悟词的哲理美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词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豁达超脱的胸襟。②体悟词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哲理。③反观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正视人生旅途上的“风雨”。教学重点:学习诵读、鉴赏古诗文的技巧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2、教育学生学习词人积极乐观、豁达超脱的胸襟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课拟采

3、取“课内语文学习法”与圈点勾画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读生疑,以问启思,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词与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探究。学法: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词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理由在于对词这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2、合作探究法,调动学生思维,学生相互讨论,主动鉴赏诗词,自己处理文本

4、,提高鉴赏能力。三、说教学过程预习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布置学生在课前诵读该词,结合注解和序了解该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轼其人。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教师配乐范读词作,让学生明确词的文体特征,猜测作者,体会苏词风格。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介绍了作者,为下面的知人论世鉴赏方法做铺垫环节二:1、用“四读法”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所应注意的节奏,示范朗读技巧。朗读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借助文字,共同参与的思想交流活动,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多朗读才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

5、情感。2、讲授诗歌阅读方法,让学生围绕关键词生发思考,提出疑问。环节三:学生就所提疑问进行思考,疑难问题合作讨论。交流后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小结。在此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定风波》中“风雨”的象征意义。可相机联系第一单元“咏物抒怀”的手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本,明确苏轼并不是要写自己的人生坎坷,而是要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环节四: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收获,可总结所学,可阐述对此种人生态度的见解,可简谈感悟等等。环节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A)2、请以《东坡先生,我想对您说》或《从苏词看人生》

6、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E、D)3、运用本课所学方法尝试阅读中国古代其他诗歌作品,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阅读心得。(C、B)四、说板书设计定风波苏轼豁达淡然洒脱人生态度上阙:雨中途中遇雨下阙:雨后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坎坷全才儒道释思想《定风波》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②了解词的常识和豪放派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②朗诵质疑问难法:朗诵,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质疑问难,在读懂词的基础上领悟词的哲理美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词人所表现

7、出来的积极乐观、豁达超脱的胸襟。②体悟词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哲理。③反观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正视人生旅途上的“风雨”。教学重点:学习诵读、鉴赏古诗文的技巧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2、教育学生学习词人积极乐观、豁达超脱的胸襟教学策略:1、教学思路:根据词的内容,从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入手:●创设词境,酝酿情感。●初读感知梳理词意。●研读探究走近词人●激凝思辨体悟人生。2、教学用具:朗诵配乐3、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组织过程:一、创设词境,酝酿情感。教师配乐诵读,营造学习情境学生跟读感知顺带简述:1、词的

8、特点;2、苏轼简介。二、初读感知,梳理词意。四读词篇一读准字音;二读明节奏;三读知内容;四读出情味。三、研读探究,走近词人。生发思考1、掌握诗歌阅读方法提出疑问一抓文章写作背景二抓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三抓表明作者态度的关键词四抓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依据指导,合作研读。2、激凝思辨体悟人生。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