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63638
大小:326.7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12
《眼睛与眼镜教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作者姓名李胜云学校东营市实验中学学科物理年级/班级八年级6教材版本人教课时名称眼睛和眼镜上课时间11.28学生人数50单元学习概述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章是上一章的延伸,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单元背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镜是人的重要器官。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
2、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巩固所学的透镜成像知识,让学生了解物理就在我课时设计说明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学情分析学生很感兴趣,生物已学眼睛,已有基础,相信会学的很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学习目标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教学重难点及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解决措施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课件演示教学过程(可续行)教学评价及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技术应用学生欣赏
3、图片,听歌曲看图和模型自主学习书上1.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图片(配乐:内容,并完成学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你们知道眼睛是如案上的内容何看到物体的吗?学生根据对(二)请同学之间交流,展示照相机和人眼球比图片,理解人的对比图片体验:请同学们先近距离看自己的引起兴趣,导眼球和照相机的学生体验、手指纹,然后马上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入新课课件相似之处,总结交流感受·怎样调节的。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创设问题情出,眼睛好似一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境。架照相机。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学生观看小组合作
4、:课件,并总结眼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明确:晶状体和角探究近视眼的矫睛看清物体的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正原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2.探究实验:近视眼的矫正先请学生猜测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然后请同学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鼓培养分析归励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眼镜进行矫正,试试效果纳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如何。提问:除了近视眼之外还有一种眼病-导下分析近视眼远视眼,谁能说说远视眼的感受?请学生猜想的形成原因一下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远视眼是由学生交流用眼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卫生面而看不
5、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学会与人交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请同学自己设想,小组合作:探究流、沟通。根据刚才对近视眼如何矫正的推测,请同学自近视眼的矫正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远视眼的矫正。请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播放课件: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远视眼:用凸透镜矫在此环节中,可能会有学生对散光问题感兴趣,稍作解释。预防近视近视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提问:你知道哪些不良用眼习惯?关于预防近视眼,你有什么建议?学生交流如何预防近视眼:[生甲]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
6、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生乙]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宜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四)、课堂巩固眼睛和眼镜一、眼睛角膜、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原因板2、矫正作书三、远视眼及其矫正业设1、原因布计2、矫正置四、眼镜的度数1、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强。2、眼镜镜片的度数:镜片的透镜焦度(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本节课的教学仍属概念教学,但是教师不再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课
7、后反思而是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生从实验中的发现,通过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学到了物理知识。来自这种学习的过程是深刻的,比那种靠通过老师讲和做习题而达到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受益更深。前者既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为此老师应积极、热情地投入这场课改。只有创新的教学才会培养出创新的新一代人才。点评附件22013年山东省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校本研修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