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电子教案.doc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电子教案.doc

ID:57137292

大小:8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8-03

上传者:U-140648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电子教案.doc_第1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电子教案.doc_第2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电子教案.doc_第3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电子教案.doc_第4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电子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电子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 精品文档湖南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姓名:邮编:410205指导教师:电话:专业:教育管理地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题目: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小教大专部班2011年3月目录摘要……………………………………………………………………………………1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关键词…………………………………………………………………………………1一、引言………………………………………………………………………………1二、留守儿童基本概况………………………………………………………………2(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及分布………………………………………………………2(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2三、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3(一)学习问题………………………………………………………………………3(二)心理问题………………………………………………………………………3(三)安全问题………………………………………………………………………4(四)品德问题………………………………………………………………………4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4(一)社会整体发展中存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5(二)家庭教育的弱化………………………………………………………………5(三)学校的教育不全面、不够到位………………………………………………6(四)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6五、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7(一)建立起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7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二)强化家庭教育功能……………………………………………………………8(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9六、总结………………………………………………………………………………10参考文献……………………………………………………………………………10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湖南省第一师范,湖南长沙,410002)【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值得全社会的特别关注。它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从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分析其成因,主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措施KeyWords:ruralarea,stay-at-homechildren,Educationalproblem,Causes,MeasureDiscussiononeducationofruralchildren:problems,causesandstrategies(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02,China)abstract:The"Summary"vulnerablegroupsofchildrenleftinruralareas,asaspecialandworthyofspecialattentionofthewholesociety.It'sabout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and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improvingtheworkofeducationofthechildrenleftbehind,itisofgreatsignificance.Proceedingfromtheoutstandingproblemsintheeducationofchildrenleftbehindinthisarticle,analysetheircauses,advocatedconstructingaTrinityoffamily,schoolandsocialnetworkingsystem,theGovernmentshouldconcernleft-behindchildren,seektofundamentallyguaranteefairnessofruralchildrentherighttoeducation.一、引言从1978年至今,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户籍控制开始松动,社会流动逐渐频繁,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由于各种条件所限,进城务工的这些农民绝大部分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原籍,由此留守儿童产生,而且其群体规模极为庞大。部分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社会要广泛响应。二、留守儿童基本概况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而被交由长辈或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未成年儿童和少年。(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及分布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约占农村适龄就学儿童数的40%,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极为庞大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2000年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总数的32.14%,约637万,学龄农村“留守儿童”约416万。另外调查显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密集区,仅重庆、四川当年就有农村“留守儿童”分别为123万和296万,占到了当地儿童总数的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22.32%和18.71%[2]。据中央教科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抽样显示,甘肃、江苏和陕西三省某5县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7.7%[3]。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调查中发现,一般农村学校,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5%。(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留守儿童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主要有5种情况:①单亲监护,即父母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照顾、教育和抚养儿童;②隔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由祖辈(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监护和抚养儿童;③上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父母的同辈人(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朋友)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④同辈监护,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年龄稍大的兄弟姐妹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照看儿童;⑤自我监护,自己一人在家生活。这些监护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临武县地处湖南省郴州市南部,全县共有22个乡镇,共有人口30多万,农业人口约占80%,全县以农业经济为主。我县妇联通过发放情况统计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县22个乡镇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约有1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8000名,部分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4]。三、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一)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大多属于隔代监护和同辈监护或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中,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文化水平较低,有时甚至同时监护几个“留守儿童”,加之精力有限,对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单亲监护中,家中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承担着全部的家务和农活,往往导致父亲或母亲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同时孩子也要承担一定的劳务,造成了顾此失彼。同辈监护中,由于监护人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往往不便或不愿对其学习严厉管教,对孩子的监管大多数只局限于吃饱穿暖。留守儿童时刻想念父母,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儿童。加上缺乏父母关爱,看到其他儿童成天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关心,自己却形影单只,无人关心,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而影响学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差。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所以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不容乐观,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表现在学习成绩平平,出现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行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等级为“优”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儿童,而等级为"差"的比例又明显高于其他儿童。(二)心理问题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童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依程度与性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以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格特征。留守儿童较早离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长时间内缺乏亲子间必要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通常情况下每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跟双亲有一次联系,谈话内容无非是“要好好学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情感需求在监护人人那里并不能得到补偿。致使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对爱的需求无法得到正常的满足。长期处于情感压抑的状态,时常感到孤独、寂寞,无人理解,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自己从内心看不起自己。自我认知意识薄弱,自惭形秽,对外界十分敏感,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正确引导。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等[5](三)安全问题监护权的缺失,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或时间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尤其是留守女童屡被猥亵的情形令人揪心。几年前,《楚天都市报》曾刊登过《魔爪频频伸向幼女留守子女安全当引起重视》,文章报道了随州市曾都区法院少审庭一年开审的48宗案件中,因父母外出打工,幼女遭强奸或猥亵的竟占三分之一。2004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由于父母双双处出打工,四川省富顺县某镇一个13岁的初一女生小英,在事先无人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娃娃竟然当上了母亲!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年幼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托管人监护不力,往往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四)品德问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正在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认知逐步得到发展,而儿童最初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离开了父母,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受到重要的影响,出现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据调查,部分留守孩子已经产生厌学情绪,认为不读书同样能挣钱,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品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思想道德意识薄弱。有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多元化、劳动意识不强、社会公德意识淡化、诚信意识弱化等[6];二是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36.7%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三是越轨行为的发生。留守儿童的越轨行为主要是违规行为,如抽烟、酗酒,不服管教,违反校纪校规等,但也有一部分表现为违警行为和违法行为。据湖北随州市政法部门统计,2002年该市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案为284件,2003年则多达300余件。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一)社会整体发展中存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镇化,二是劳务输出。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按照要用城乡统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路,必然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劳务输出是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东西部差异明显,城乡落差巨大。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由西部流向东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由乡村流向城市。但是制度因素的限制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导致城乡权利不对等的户籍制度、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学生入学制度和造成民办与公办学校之间发展不平等的学校管理制度[7],户籍制度是根本。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正式建立。人为划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而建立起户籍制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尤其是城市流动,保障城市有限资源的供给需求。户籍制度的建立在当时虽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却限制了农民自由流动的权利,且剥夺了农村人口应享有的与城市人口同等的社会福利和各方面待遇,人为造成了二元社会的对立。由于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与户籍制度是紧密关联的,户籍制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入学制度,这就限制了农村户口的儿童在城市入学,造成了大部分农民进城却只能把子女留在原籍接受义务教育。虽然城市中也有打工子弟学校,但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二)家庭教育的弱化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至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留守孩子家庭多有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两大顽症。教育意识薄弱,重养轻教。外出打工的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的仅占第一、第二选择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淡薄。不少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是最大的负担。外出打工家长大多数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生理和心理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不能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教育能力较低,监护不力。留守孩子大多有人代管。但临时监护人由于受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综合因素的制约,对孩子的帮助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或者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法实现家长监护、教育职责的完全转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三)学校的教育不全面、不够到位学校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教育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还体现在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方位的教育。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一方面农村学校教育功能单一,学校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课程的开设也很僵化,素质教育体现较少,学生缺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独立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需要他们全方位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但是现实中很多教师只是传授文化知识,对留守儿童课后的关心不够,因此,造成了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倾向于求助教师,但当他们遇到生活问题时却很少向教师求助。教师作为除父母之外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社会他人”,对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教师所扮演的多重角色的部分角色失调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比较其他学生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四)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社会支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支持的长效机制。一是缺乏法律支持的长效机制,现行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很少,层次低且缺乏系统性;二是缺乏行为支持长效机制,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还没有足够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仅有一些临时性的应对措施,没有具体系统的实施细则,而农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也仅仅是承担日常的教育与管理功能;三是缺乏舆论支持的长效机制,舆论的宣传是唤起社会关注的关键,但是现在舆论宣传的重点主要是热点问题,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宣传也仅仅局限于特定时期。其次,支持力度有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也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和支持才能解决,但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组织都只侧重于某一个方面,缺乏一个相互协调的支持机制,支持力度有限,不能很好解决问题。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五、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社会的“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前,党中心、国务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起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1、建立起一个多部门相互协调的支持机制。立法部门应制订出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各种权益的法律,行政部门应制定出具体的配套实施细则,完备法律体系。以政府为主体,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避免相互推诿,同时还应建立起定期磋商机制,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个别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政府从宏观上进行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同时界定清楚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工作范围,避免产生工作冲突及其他问题。2、改革、完善相关制度。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建立更加公平的户籍管理体制。逐步改革与户籍制度相关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制度,最终取消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制度,教育制度更加公平。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在其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的义务教育的做出了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新的规定。这对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关键还在于落实。同时,要协调好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发展,对于民办学校的发展给与政策引导和扶持,满足新增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3、推进相关工程。一要在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这是一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二要加速推进共享蓝天工程。2007年5月25日,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13家单位联合召开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启动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会议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建立督查、激励、信息反馈机制;落实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纳入测评体系等措施保障这次大行动顺利进行。三要尽快完善绿色通道畅通工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除了在留得住上做文章外,还要在流得畅上想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问题由接入地负责。所以,很多农民工流入地均开设了绿色通道。建设农民工子女学校或指定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绿色通道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解决了其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4、加大投入,增强支持的力度。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导力量,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给与更多的投入和支持,如政府部门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广大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投入、财政部门适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公安部门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妇联及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照顾。5、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预防侵害留守儿童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导全社会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共同努力。宣传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更好的落实,因此,在加强宣传的过程中还要抓落实。6、规范和支持社会爱心行动。在政府的倡导和媒体的关注下,社会呵护留守儿童的网络正在形成。各地在妇联、团委、关工委、工会的牵头下,一支由党政机关人员、离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企业界公益事业热心人等人员和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组成的留守儿童服务队伍正在壮大。(二)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加强亲子教育。有研究者发现,缺少正常的亲子交流与亲情关照,使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与孤僻、冷漠[8]。因此,应加强亲子教育。1、由企业工会定期组织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儿童见面并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加强亲子关系。父母双方要经常定期与老师、临时监护人联系,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和在学校中的真实表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找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自己。2、当地政府或是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通过信函、电话的通讯方式,积极向父母报告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加深亲子关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3、外出务工的家长要积极联系子女、监护人、老师等与留守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人员,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4、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监护人可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儿童教、养、护知识,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环境,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每周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1、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免费师范定向生的培养。选拔受过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中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壮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原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2、构建多层次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动员学校所有力量去关爱留守儿童,建立起“校领导——中干——班主任——生活老师”四层学校关爱网络,明确各层关爱工作的内容和责任,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学生关爱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上学期间,放学之后也应关注;关爱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应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班级干部为主体,班级干部包干学生的班级三层关爱网络。建立多层次的学校和班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网络,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弥补因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一些教育功能缺失,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3、、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学校可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收集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记载成长过程和特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也让外出家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留守孩子的成长情况。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构建亲情关爱网络。结对帮扶的形式主要有五种:优帮差、城帮乡、大帮小、师帮生和老帮少。5、增设特色课程,将心理辅导课程和法制课程纳入必修。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年龄分段开展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自立教育,强化自尊自立意识,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提高自理自助能力。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和淡薄的法律意识是现阶段在留守学生中的通病,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还对未来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构成较大的威胁。6、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老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7、建立关爱留守孩子的应急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建立“留守孩子→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六、小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像非留守儿童一样在爱的沐浴下快乐的成长,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参考文献[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2]任运昌,林健.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急需高度关注——基于系列田野工作和文献研究的呼吁当代教育科学2007,⑺.[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J]新教育,2004(5)[4]蒋海云.临武县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郴州妇女网.2008[5]张晓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108.[6]武强.农民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07,10-18.[7]王智超..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建议[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53-155.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8]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6):88.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