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12868
大小:2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23
《家长学校培训讲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长学校讲稿(一)如何让孩子保持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柳斌语)如何让孩子拥有并保持健康的心理呢?一、要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孩子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以适当的挫折,多让孩子感受挫折的体验并辅以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承爱能力,克服脆弱的心理。家长在平时应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人生难免有挫折”。人生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败,事事幸运,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的人是不存在的。家长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古今
2、中外名人成才历尽千辛万苦的事例加以说明,这样,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有心理准备了。1、正视挫折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的一生将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2、克服挫折 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这不仅
3、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3、避开挫折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开挫折是我们的一条较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便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但避开挫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特别的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4、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
4、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二、寻根究底,对症下药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就得查找问题的成因,再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发现孩子有考试焦虑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由于家长的过高期望而致,也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好胜心太强而致,还可能由于长期的、大量的考试,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长期处于过分紧张而致。这就要求家长根据不同的成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环境或教育引导。挫折教育不能一蹴
5、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
6、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 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
7、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注意事项:1、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随便否定孩子这个人。就事论事,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功夫。 2、当孩子自愿挑战而遇到挫折时,家长更多要从方法上给孩子以点到为止的启发和指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及父母的关怀。 3、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家长不要嫌孩子拖拉时间而包办下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解决
8、问题后,引导孩子去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下一次再面对挑战或挫折时,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去面对。 4、控制好奖励。不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过多的什么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让孩子有机会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过多的物质奖励,将会扭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