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学案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学案 新人教版.doc

ID:56638873

大小:37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5.1透镜基本思路: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

2、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

3、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预习习题: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深入探究:活动一、观察透镜的形状特点展示多种透镜,学生据形状特点判断:

4、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3、(07河南)如图4所示,冬冬在探究3、3、(河南)如图4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活动二、用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学生用手边的透镜观察书上的字,将自己的发现和同组的同学交流: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猜一猜: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呢?放映课件,引导学生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一、凸

5、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点:焦距:二、凹透镜发散作用虚焦点:焦距:用光路图讲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见课件)拓展延伸:活动三:辨别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方法:1、观察形状2、看近处的物体3、看远处的物体4、对光的作用等活动四: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平行光聚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配眼镜时,医师告诉你的不是焦距,而是度数,引导学生课后阅读P9信息库中“眼镜的度数”,了解焦距与度数之间的关系。当堂达标:1、在北极进行探索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种,请你为在冰天雪地中工作的探险人员想想办法获得火种,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2、为了防止

6、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装有液体的透明饮料瓶。ABCD中考链接:1、(韶关)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2、(玉林)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1所示,正确的图是()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4、(盐城)如图

7、,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5、(07临沂)为满足教学需要,张老师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上图所示,在一个用开有细缝的纸罩扎住的圆筒里安有凸透镜和可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当灯泡的灯丝处在凸透镜的_______的位置时,从细

8、缝中射出的光才会是平行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