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7328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0
《观摩班会课赛课的教育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摩班会课赛课的教育反思观摩班会赛的教育反思 摘要:班会属于德育程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上好班会对于班主任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都有重要作用。本通过树德中学班会赛活动的教育反思,就班会与班团活动的区别、班会的目的、班会目标的达成、班会主题的确定、教师在班会的教育智慧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班会德育程观摩班会课赛课的教育反思观摩班会赛的教育反思 摘要:班会属于德育程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上好班会对于班主任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都有重要作用。本通过树德中学班会赛活动的教育反思,就班会与班团活动的区别、班会
2、的目的、班会目标的达成、班会主题的确定、教师在班会的教育智慧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班会德育程观摩班会课赛课的教育反思观摩班会赛的教育反思 摘要:班会属于德育程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上好班会对于班主任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都有重要作用。本通过树德中学班会赛活动的教育反思,就班会与班团活动的区别、班会的目的、班会目标的达成、班会主题的确定、教师在班会的教育智慧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班会德育程教育反思 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当我们的
3、学生离开校园的生活,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班会就是激发学生思考,树立人生理想的主题性德育程。开好班会,既是有利于班主任教育境界的提高和教育视野的拓展,也有利于学生收获人生经验和提高个人修养。近期树德中学按照惯例组织了班会比赛,集中展示了33节班会。应该说,班主任们都认真准备,只是由于理解差异和个人水平,班会质量差异大,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也不乏值得反思总结的地方。 一、班会与班团主题活动有何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班会应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为
4、主体,而班团活动是学生主导,教师宏观调控和把握。换句话说,班会是德育的显性程,班主任应该在“幕前”担当“导演”。班团活动是德育隐形程,班主任应当在幕后担当“监制”。由于理解不到位,几位班主任完全退到幕后,班会成了班团活动,甚至于班团活动结束环节的“班主任总结”都没有,班主任彻底成为“看客”。事实上,班会是老师为了达到一定教育目的而开展的一堂专题研究,可以是教育性班会,如八荣八耻主题教育等;知识性班会,如儒家的道德修身思想等;经验交流会,如学习计划的制定等;问题解决会,如手机的管理等。这就要求班主任按照学段的发
5、展情况和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同时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通过主题班会集中火力解决问题。上好班会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之一,是基本功,因此,班主任要强化班会的“程意识”,像上学科一样精心备,切忌随便上台“讲几句”。这样一,每一次班会都是班主任的一次“专题研究”:讲解决什么问题?需不需要讲?如何切入问题?可以采用哪些材料?如何选择媒介?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何评价班会的效果?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准备好了,才能上好一堂班会 二、班会的目的是什么? 班会的目的是通过班会的探讨和分析后
6、,师生就主题而言达成一个明晰而积极的共识。尽管这是一个价值观点多元化的世界,但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生阶段,理应给学生成长注入“正能量”,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等的价值立场要明确,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力。然而,囿于学生认识的不成熟性,在材料选择和分析时,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有失偏颇和消极悲观的观点,这个时候就考验老师把握问题的敏锐程度和引导能力。例如,李老师在给学生介绍2010年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时,引用了刘伟的一句话“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表面上看这句话问题不大,鼓励人活出精彩
7、,但潜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活不出精彩是不是就该“赶紧去死”呢?难道“平凡而有尊严的生活”不是我们应该尊敬的吗?又例如,何老师班上有学生在讨论河北保定“锯腿”事时,认为中国农民没有社保,何老师敏锐把握住问题所在,立即指出该生对中国社保制度的偏见和误解,进行及时价值引领和价值干预,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班会如何达成目标? 班会的艺术在于教师欲传递的价值观念是学生通过参与、思考和感悟后从内心“生长”出的,而不是教师直接灌输或简单碰撞后“塞”进去的。也就是讲,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8、和提高学生价值判断力。应该让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者的定位中走出,走向既接受他人教育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发展之路,将“他教”与“自教”结合起,实现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主动、自觉地创造人生的过程。有的老师呈现材料前没有给学生讲分析的方向,把材料呈现出后就问同学们的感受感悟,结果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老师把材料呈现后不经学生思考和讨论,就把自己的观点不容分说地搬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少年不喜欢当被教育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