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86872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9
《为学生主动探究营造氛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学生主动探究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故乡》教学案例与反思郑家中学李晓利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程,新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
2、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为例,我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阅读任务。1、能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结构复述故事的情节。2、能找出三个情节中的主要人物。第二课时:对比角度切入,完成小说赏读。问题一:1、闰土、杨二嫂这两个人物20年前和20年后在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对我的态度等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来。提示:20年前的闰土:第12——15、18、26、26、30段。20年后的闰土:第59、60、62、64、66、71、72段。20年前、后的杨二嫂:第39——51段。2、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人物
3、性格: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勤劳、勇敢的小英雄。中年闰土:迷信麻木、毫不觉悟的木偶人。20年前的杨二嫂:豆腐西施20年后的杨二嫂:刻薄、自私。问题二:20年前的故乡和20年后的的故乡也不一样,画出描写故乡的主要词语。问题三: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故乡的萧索、破败,故乡人麻木、恣睢呢?引导学生阅读74自然段。明确:“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问题四: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对故乡的苦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他有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是那段。讨论下面的问题:1、理解“新生活”的含义。2、小说的最后一
4、段话应该怎样理解?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纳明确:新生活应该是我们未经历过的,不同于“我”、闰土、杨二嫂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消除了封建思想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小说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就等于没有希望。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了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拓展学习: 板书设计故乡景:神异图画→萧索荒村人:小英雄→木偶人变(悲哀)豆腐西施→圆规教学在合作讨论与交流表达中结束了,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一、面对这样一篇传统篇目,备课时,我一直在思索:对于初三的学生,怎样教学这篇小说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主问题才能实现创造性地
5、教学,实现不落俗套,高屋建瓴的教学。为此,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本课教学方面的资料,并查找阅读了许多有关鉴赏《故乡》的文章,获得了很多启发,对文本做到了非常熟悉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教学本课的基本方案,为成功教学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探究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充分不相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自
6、由读书(自习除外),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三、根据课文特点,选准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探究的关键。切入课文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人物入手,逐个分析人物;也可以从情节入手,可以根据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析结构;也可以从语言切入,抓住关键词句段,挖掘其思想含义。但这篇小说的最大的特点是通篇采用对比的手法,所以从对比切入比较好。从人物的对比入手到故乡面貌变化的对比,为揭示小说的主题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
7、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