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41663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21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今天不妨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交流一下。谈得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会后多提宝贵意见。 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不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
4、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在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现阶段,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呼声中,在新大纲出台和新课程
5、标准即将试行之际,反思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问题,也不敢吭声,总认为教材不可能出错。有的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如,从教学用书上抄教学目标,从众多备课资料中抄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只是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而很少根据需要更改例题,把着眼点只放在理顺教材本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上。 2.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
6、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规范与影响下,学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问题,更不敢越出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3、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首要目标。课堂上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的备课、上课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能否通过各式各样的考试为最终目的。教学设计往往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而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材呈现方式单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
7、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4、传统的课堂教学深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课堂教学多是5个固定的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向的静听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了。 5.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课只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
8、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