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97808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9
《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感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得失与困惑一、新课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化学教师,笔者总结出一下感悟: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1)要更新观念。实施课改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否则无法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更新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要有新的质量观、要有新的人才观、要有新的教学观。(2)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实施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涵,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研究,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3)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是面向全体学生
2、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不同,即使是同年级学生也是知识基础不一,智力发展早、晚、快、慢不等。按照同一标准要求是不科学的,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依据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将学生分出不同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是引导学生“找到水源”的关系。这样使课堂知识的教学变成了引导学生对一个个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启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5)掌握现代教学媒体。课改中
3、教师是学习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形象演示原理、微观过程,有效创设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多媒体是进行课改的较为理想的教学传播系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教学中要坚持师生互动生成机制(1)教师主导领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引领”下展开“互动生成”。在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暂缓评价。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始终作为一名引路人,起着主导的作用。时而提供背景材料,指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方向;时而进行点
4、拨,设疑解惑;时而参与其中,以平等身份开展讨论;时而提出学习目标,并对目标的达成进行恰当的评价与肯定。使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2)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中生成的。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探究规划,独立查找学习资源,自主领悟探究内容,发现疑惑所在,提炼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才干。(3)师生互动生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在探究中会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摆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
5、论,教师平等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点拨,最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提炼,生成知识、技能、情感、觉悟和价值观。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新课改实施后,取得了如下成绩:1.在基本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情况下,步入了化学新课程的“初级阶段”。抛弃了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模式,积极建构以学生、情景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基本上从生活逻辑和学生的成长出发,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有效课程资源。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自主、合作、大胆地提出、探究有关现实和理论问题,在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和锻炼能力
6、的兴趣。2.初步探索出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摒弃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实践探索,总结出指导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大致流程:(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内容,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教学手段设置探究情景,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2)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启迪思维,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思维的火花碰撞、交流、借鉴;多边互动,各抒己见,集体探究;共同总结、概括、提炼升华观点。(3)放飞智慧,拓展问题。提出高于教材,又联系实际,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联想和思考。(4)自
7、主感悟,走进生活。请学生谈谈探究、感悟启示,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指导,对自己成长的启迪。但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较强,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2.课堂还是只重预设,缺少认知矛盾冲突和新知识的生成。只重视化学课的学科升学作用,忽视了化学课最主要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仍然在“考试什么,教什么”的怪圈中徘徊,忽视化学课内容和教师的育人作用。传统高考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课堂,课堂上部分教师占用大量时间做一些机械、没有意义的单纯学科升学考试题,并把它作为检测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还是“形似”,
8、非“神似”,实效性较差;教师在上课之前还不能自觉研究《化学课程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仍然把教材当作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地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