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

ID:31006278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_第1页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_第2页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_第3页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_第4页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近几年来,在使用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科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以下简称“两考”)的检验,笔者教学实践中有以下感悟,请同行们批评指正。一、方向比速度重要笔者认为教学方向就是一个有X、Y、Z三维的空间坐标轴。X方向:把培养学生人格和品质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牢记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发展是现代学生的必备素质。Y方向: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用人格魅力、专业素养、风趣幽默影响学生,使他们学有兴趣,刻苦钻研,立志成才。Z方

2、向:把学科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作为每个教案的教学目的,每节课都要设法营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氛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既注重深入浅出,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猜想、质疑的好习惯,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自主选修不同模块。必修加选修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在“两考”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它既能确保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在高一学年的教学中,用“三出发”教学方法,解决初高中衔接和“入门难”问题,充分考虑高一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以“情”感

3、人,以“趣”引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出发”教学方法内容如下:6理解物理概念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辅之“一课一实验”,形成科学概念,分段加深理解概念内涵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探究物理规律从学生间接经验出发,师生共同深究过程,充分运用文字运算、图象语言,导出其规律性,掌握物理规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物理意义。建立物理规模型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会用物理学科思想及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速度”,笔者指教学的进度、课堂的难度和考试的频度(次数),即教学

4、过程的快慢。速度只有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不赶上新课,不煮夹生饭,不要三节内容两节讲完,三年课程两年结束;不要不注重基础知识应用及拓展,不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不随意加深讲授难度,导致自己很累还抱怨学生不会,“哼着内容上不完的腔调”却“涛”声依旧。新教材强调“慢工出细活”。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主干知识难度:如力的概念、运动的种类、能量的观点、图像语言的运用、计算能力的提高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该放弃。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反馈、评价,注重单元和课堂小测试,

5、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高三不实行月考而实行一学年度五次统考,从而完成了一次统考出信心,二次统考出进步,三次统考出效果,四次统考出能力,五次统考出状态的考试目标,符合学生的高三复习节奏,复习效率明显提高。二、教材比资料重要“两考”6的试卷中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许多问题在课本中很容易找到,在学生平时的问题中容易找到,在教师的教案中容易找到,而在资料中就很难发现,这也是“两考”的性质决定的。当前,教学资料五花八门,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教科书、课标和手写教案。教材就是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统称。教材

6、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是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开发制定的实践课程标准的“教与学”材料,是实施课程的媒介。它是教师的备课指南,学生要读的“书”、要做的“作业”。学生的经验和感性认识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学实践如果远离现实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验,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坚决反对“照本宣科”和“教死书”,“深入浅出”才是对教材的“活学活用”。注重教材与“两考”紧紧相连,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认为“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太浅”,只要把教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死记硬背

7、”就OK!二是没有把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好,认为“现行的高考试题离教材越来越远”。实际上新高考试题离教材越“远”就是离教材越“近”(“远”指试题中的新情境,“近”指试题的答案在课本中;也就是很多命题专家常讲的:高考试题“起点”高,“落点”低)!资料就是用来参考的,是辅助教材的。而不能使之成为“题海战术”的“源泉”。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本参考资料”。“学问”6即学一半问一半,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在讲台上等学生问,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思维的偏差,出错的根源。教师必须用“水理论”指导日常课堂教学:要给学生一碗水

8、,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学生的能力不是靠哪一门学科,是由水桶的最短一片“瓦”(木板)决定的;同时要靠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不要“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教师应多“下水”,多“积水”,学生方能得更多“水”。更正做错的问题比再从资料上找题做更好。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以简单问题训练科学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对课本中“思考与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