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

ID:56196869

大小:97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19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_第1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_第2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_第3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_第4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说课流程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疑点教法学法设计理念教具准备效果预测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本章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更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其中,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多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它们只能解决一个物体、一个系统的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揭示了自然界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性和相互性,就像一座桥梁,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有效的

2、补充,拓宽了我们解题的视野。同时,牛顿第三定律与前面第三章学习的力紧密相关,是在其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更深入的探究,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碰撞问题、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可见,牛顿第三定律,承前而启后,地位非常重要。并且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牛顿第三定律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考考纲中,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Ⅱ级要求。牛顿第二定律是考察的重点,而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与斜面、轻绳、轻杆、轻弹簧、圆周运动等内容综合的题目紧密相连。二、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对相互作用力并不陌生

3、,他们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并且,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学习,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基本上处于记忆的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弥补认知的不足。从能力角度分析,高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他们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利于本节的实验探究教学。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案为前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探究式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

4、取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分层探究的设计思路,教师通过引导、实验、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同时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会在具体问题中确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能用它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大量事例、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相互作用

5、力的规律,认识理解牛顿第三定律。(3)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勇于探索,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和方法。(4)通过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考总结的学习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2)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3)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物理的意识,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溯本求源的意识。五、教学重难疑点:教材对牛顿第三定律的阐述分三个层次:1.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相互作用力同时

6、发生,同时变化;2.通过实验探究,定量地得到相互作用的物体间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从而进一步得出牛顿第三定律;3.通过实例说明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知识的区别。学生在学习中易犯的三个错误:1.认为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2.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物体变速运动时是不相等的;3.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与相互平衡的一对力混淆。因此,应把本节的教学重难疑点定为:1.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难点: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3.疑点:马拉动车、卵碎石全等生活现象,是否与牛顿第三定律矛盾。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与运动状态无关。六、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梅达

7、瓦说,科学是可以解答的艺术。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本节教学是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效利用学生对已知知识的理解,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借助图片、视频、现场演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用规律来解释生产、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抓住学生潜意识中的漏洞和误区,充分利用实验演示和探究分析,通过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帮助学生突破思维上的错误意识,增强学生对现象本质的认识,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加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总之,知识的传授应本着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8、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对于疑点,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