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2255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5
《《社会分工论》读书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分工论》读书笔记吴锋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430072)[作者简介]吴锋滨(1988-),男,浙江金华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习和研究经济社会学。[内容摘要]《社会分工论》一书作为涂尔干的博士,奠定了涂尔干在社会学界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涂尔干提出的思想理论成为其后来研究的来源之一。该书总共分为三卷,第一卷为劳动分工的功能,第二卷为原因和条件,第三卷为反常形式,本文对后两卷的主要内容做了一个梳理。[关键词]社会分工;原因;条件;反常形式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
2、特殊的理论地位和思想影响是不言而喻和不容置疑的。《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它不仅仅是一篇涂尔干为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提交的论文,更是他最初确立其思想理论的开山之作,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这部著作中,涂尔干即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功能”、“社会容量”、“道德密度”以及“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这些后来一直为社会学界所沿用、修正和争论的概念,也通过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环节社会”与“分化社会”以及“压制性制裁”与“恢复性制裁”的纵向二元划分,探讨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概言之,涂尔干的社
3、会学主义之基本立场在本书已出现端倪: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埃米尔·涂尔干,2008:1)。第二卷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分工的原因和条件,分为五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在结构上可以说是第二卷的一个引子,而内容上主要是批判了一种观点,即社会分工源于人类持续不断地追求幸福的愿望。本章围绕“幸福”与“分工”,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快乐的产生及分工受限,第二部分对幸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则讲了两种乐趣及快乐对分工的作用。在本章开头,作者进行了一番论述与引题。“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分工也相应发展起来
4、”,这是作者首先阐述的一个普遍事实。接着,作者指出,“分工的作用在于维持社会的平衡”,但这“绝对不是分工产生的社会原因”,分工还有潜在的“副作用”。接下来,作者开始引题,指出了通常的理论所认为的“分工的来源就是人类持续不断地追求幸福的愿望”这一典型观点,同时又依据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解释,指出了“正是对幸福的需要才驱使个人日益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为了检验这种观点的“原因所在”,作者分三部分进行了批判,第一部分,主要提出了许多命题,即“快乐的产生要适当”“中庸理论”及“最高限度”。快乐的产生要“适当”,“快乐并没
5、有伴随着太强或太弱的意识状态”,快乐不符合一种刺激规律,即“刺激太弱,则不会产生感觉;如果刺激超过了一定程度,它的增量也会产生越来越少的效果,直到人们完全感觉不到它”(埃米尔·涂尔干,2008:191)。在此,我联想到了社会学上另一个概念,即霍曼斯的剥夺—满足命题,或者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则,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得到一种特殊的报酬(在此为快乐),那么该报酬的追加也是对于这个人来说,就越来越没有价值。如果某人所占的资本不多,他就很难相应地增加自己的资本,也难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境遇,经济活动并没有给他
6、带来快乐;同样,如果某人所占有的财富太多,那么他在额外利润里也不会发现快乐,他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财产来衡量这些利润的重要性。最后,作者提出了“纯粹快乐的强度能够产生变化的范围是有限的”。在文章的第193页,作者提出了“中庸”理论,“刺激过多或过少都不会带来快乐,只有千金难买的中庸才算是幸福的条件”,紧接着又说,“假使劳动分工在现实中为了增加我们的幸福而不断进步,那么它本应该会像它所形成的文明一样,早就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了,也就是说,两者早就会止步不前了。既然平庸的生活最容易得到快乐,那么要想使人类获得这种生
7、活,就不必毫无止境地追求所有刺激,这样,人类就会史无前例地进入到一种停滞的状态之中”(埃米尔·涂尔干,2008:193)。从而,反正了劳动分工的进步并非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幸福。紧接着,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最高限度”,“是什么限制了人类的幸福?就人类在肉体和精神的发展程度而言,始终存在这幸福的最高限度,是不可逾越的”(埃米尔·涂尔干,2008:194)。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科学理论,道德准则,审美活动以及物质生活,作者强调了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都会给我们带来冷漠和痛苦。第二部分,作者对幸
8、福做了详细的解释与分析,区分了幸福不同于快乐,以幸福与自杀对比,指出了社会分工的原因不在于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在于社会环境。首先,作者认为,快乐与幸福是并存的,“我们感受到的快乐越多,痛苦也就越多。”“幸福是一种持续和普遍的状态”、“快乐是幸福的一个因素,但快乐毕竟不是幸福”、“快乐常常是以幸福为基础的。”接着,作者提出了“一种可以测量不同社会的情感强度变量的客观标准和定量标准,我们同时就可以测量在同样环境下不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