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ID:5578512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9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_第1页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_第2页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_第3页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_第4页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

2、进大别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三

3、大战役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

4、,是战是守举棋不定。、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1、学生阅读97页“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

6、进原总统府”回答: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

7、书上原因B和];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