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

ID:5574294

大小:7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9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_第1页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_第2页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_第3页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_第4页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荆轲刺秦王(三课时)目标平台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2、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3、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4、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5、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2、评价历史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一)预习案一、教材辅读1、走近作者《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

2、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代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用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2、了解背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

3、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3、关于荆轲荆轲,春秋战国

4、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庆卿,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又叫荆卿。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他的朋友之一。燕太子丹为了刺秦王,先请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4、整体感知A、加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B、疏通文意。要求翻译全文,字字落实。二、预习检测1、给括号前面的

5、字注音。长侍()足下   樊於()期   骨髓()    燕()国 切齿拊()心    匕()首    忤()视   厚遗()蒙嘉鄙()人    夏无且()以药囊提()轲    被八创()倚()柱    箕()踞以骂    目眩()2、注意下列加线字的古今异义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眼泪。今:鼻涕)②持千金之资币(古:礼物。今:货币)物 ③樊将军以穷困(古:处境困难。今:贫穷)来归丹④樊於期偏袒(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扼腕而进⑤诸郎中(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执兵⑥乃引其

6、匕首提(古:投击。今:拿着)秦王⑦断其左股(古:大腿。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3、一词多义①解A.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围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C.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D.后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E.悉埋于地,解其综缚解A.解除B.解剖C.分开D.解释E.解开②还A.秦王还柱而走B.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予羁縻不得还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E.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还A.环绕B.回来C.回D.旋转E.归还③振A.振长策而御宇内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命将泛,莫之振救D.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E.

7、且迁我如振落叶耳振A.举起B.震慑C.救D.震慑E.摇动④被A.秦王复击轲,被八创B.同舍生皆被绮绣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D.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E.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A.遭受B.穿着C.遭受D.表被动E.披散着4、找出文中活用的词、特殊句式,各不少于三个。略(二)探究案探究点一:文本解读1、复述故事,梳理情节。①序幕(“秦将王翦破赵”——“至燕南界”):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②开端(“太子丹恐惧”——“愿足下更虑之”):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

8、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 ③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④高潮(“既至秦”——“被八创”):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 ⑤结局(“轲自知事不就”——“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 ⑥尾声(“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秦王被荆轲震慑。 2、本文围绕“行刺”这一中心事件结构文章 第一部分(1-2):行刺的缘起第二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