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ID:5548676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8

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1页
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2页
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3页
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4页
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彭秀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工具书和古文知识积累,反复诵读,读准多音字;。2、初步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勇士形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文章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选材和写作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1、积累古文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2、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依据文本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教学方法】:朗读(多种形式):自主,

2、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介绍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2、借助工具书和古文知识的积累,读准多音字、古今读音不同的字、通假字;3、反复诵读,初步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古往今来,在国家和民族遭受外敌入侵、面临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小国之臣唐雎,面对强秦的寻衅威胁,奉命于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这需

3、要何等的气魄胆识和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策》,去见识这位游侠勇士吧!二、作者作品背景介绍: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背景资料: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

4、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在疑难字词上注音,交流:可能出现的字词:弗fú雎jū怫fú跣xi?n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o挠náo谕yù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理清大意。(1)、词语解释:虚词:其:句中表希望的语气词。与:吗,表疑问语气。因:于是。虽然:即使这样。虽:即

5、使。然:这样。岂直:难道只是。直,只,仅仅。人物称谓: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布衣:平民。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庸夫:平庸无能的人。(2)通假字:说:(yuè)通“悦”,高兴。错意:注意,放在心上。错,通“措”。仓鹰:仓通苍,青色的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3)词类活用:广:扩充,形作动。轻:轻视,形作动。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名作动。4.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

6、叙写和展开情节。第二课时老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一名读秦王,一名读唐雎,一名读安陵君。要求:语气要符合人物的地位和性格特征,秦王的蛮横,唐雎的不畏强暴,义正词严,安陵君语气委婉。秦王仗势凌人终于自取其辱,唐雎不屈不挠气盖强嬴。对秦王要读出他的骄横狂妄,读出他心理变化的层次“强骗——不悦——质问——怫然——蔑视——色挠”;四、合作探究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思考: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明确:起因——秦王因易地的骗局没有得逞而不悦;(故事开端)秦王不悦(生气了)——唐雎使秦之因(受命)(故事发展)秦王

7、施压(冒火了)——唐雎坚定回绝(力争)(故事高潮)天子之怒(愤怒了)——唐雎布衣之怒(拼命)(故事结局)秦王色挠(道歉了)——唐雎不辱使命(不辱)2.唐雎与秦王的较量分几个回合?在这几个回合的斗争中,唐雎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秦王的?3.本文的重点是人物对话描写,主要表现在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难点分析。本文的难点是理解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本文的对话描写巧妙地取得了一箭三雕的艺术效果。其一,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主要表现在第三段。文章一开始,秦王在灭亡韩、魏之后,提出要“易

8、安陵”,安陵君却“愿终守之”,而“秦王不说”,这便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正是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不如说这是一段巧妙的环境描写。其二,全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三处对白,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先看第一处,秦王与安陵君的对白,秦王要吞并安陵,却以诱惑的手段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