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论文之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在此,本人就初中数学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出以下几点,仅
2、供参考。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的愿望,为学生参与探索提供现实性、可探性、实践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
3、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例如,教学”同类项”时,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认真观察超市里的商品的摆放规律。课堂上首先就这一问题与学生对话,具体操作如下: 师: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呢? 生1:按一定规律分门别类进行摆放。 师: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请谈谈你的体会。 生2:顾客在寻找商品时比较方便。 生3:也便于商家摆放商品和掌握商品的销售情况。
4、 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能使问题的叙述和操作过程大大简化。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现在我们学习同类项。 (二)巧设阶段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教学“方程”引入新知识时,可设置如下问题:
5、①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③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左边和右边重量的关系吗?④式子中能不能含有求知数?⑤如果含有求知数,那么这种式子又称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天平、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三)巧设发散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
6、创新精神。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设计下列题目:七年级某电子拼图小组需要花钱买一些材料,如果每人付15元,那么多了4元;如果每人付13元,还少6元,请你根据以上情境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并列方程进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