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马志清).doc

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马志清).doc

ID:55286143

大小:5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5-09

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马志清).doc_第1页
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马志清).doc_第2页
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马志清).doc_第3页
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马志清).doc_第4页
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马志清).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马志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浅谈旧路改建中的质量控制内容摘要]根据旧路改建的实践,分析了旧路改建中的质量病害特点及成因,提出了处理旧路质量病害的基本思路,并按照这一思路,用科学的态度,相应提出了控制质量的具体措施。[关键词]旧路改建质量控制措施[引言]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和因此而造成的建筑介质的不均匀性,使旧路改建在质量控制措施方面除了与新建公路具有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正是我们在改建公路的质量控制中极易忽略也是最难以控制的因素。本文就是通过总结自己多年来在旧路改建中的工程实践,根据施工技术规范,重点对旧路改造中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几个关键环节

2、进行探讨。经过客观的总结、合理的分析,找出原因,指出不足,并相应提出旧路改建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措施的采取,全面提高旧路改建质量。一、旧路改建中的质量病害特点、成因(一)旧路改建中质量病害基本特征1、路面(1)发生在补强部分,加宽新建部分沥青路面极少出现。(2)病害多集中在纵向接缝处。(3)产生病害的稳定土基层含水量普遍较大;级配砾(碎)石、填隙碎石基层以下均有程度不同的积水。2、路基(1)病害主要产生在加宽接茬部位,边坡虚方未清除,压实不足,出现纵向裂缝。(2)铲树挖根部位,容易产生沉陷。(3)路基洪水穿孔。(4)地表土压实不足,草皮

3、未清除。3、桥涵(1)桥头涵顶,容易发生跳车。有资料表明,错台高度与行车减速存在以下关系:∆V=1.875h1.12。由此式可以看出,当错台为1cm时,减速1.9km/h;当错台为2cm时,减速4.0km/h,可见跳车病害的危害性。(2)接长衔接部位不顺。(3)桥涵荷载标准不一。(4)明涵变暗涵。4、排水设施(1)出口冲刷严重,接长部分基础压实不足。(2)衔接处不密实。5、环保(1)存在乱堆乱掘现象,导致水土流失严重。(2)占用绿化带,砍伐行道树。(3)桥涵出口水流的冲刷。(一)旧路改建中主要质量隐患的成因1、补强层厚度不足、不均匀旧路改建纵断

4、面设计标高,主要从补强路面和方便施工角度考虑,以补强层厚度为标准进行试拉坡控制的,其理想的设计线应是以避免补强层底面对原地面出现填挖为最佳。但由于旧路面本身就不平整,加之地面线的纵向比例尺偏小,致使在具体设计时,无法从图上对补强层底的标高进行准确的定量控制,从而会有不少路段的补强层底对原地面总要出现填挖。同时,因弯道处纵坡设计通常以中心线地面标高为基点,遇到小半径需设超高弯道,内侧补强就达不到设计厚度。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确保补强层的设计厚度和均匀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2、补强路面结构层强度不够旧油路面层同时隔断了基层中水的下渗,补强部分路面的

5、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路面结构层中含水量的大小及其水稳定性、抗冻性的影响,特别是强度的影响。3、路面病害处置不彻底旧路改建的路面结构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两侧加宽部分的新路面,二是中间部分的路面补强。由于改建公路的路面结构是在充分利用原有路面强度的基础上设计的,因此,对原有路面的病害是否进行了彻底处理及原有路面技术状况的调查是否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4、行车干扰严重旧路改建中最突出的矛盾和特点是边通车边施工。行车干扰带来诸多不利因素。(1)由于行车只能半幅施工,路面中线难以控制,易导致路线轴线不居中,横坡不对称,同一断面一边横坡大,一边横坡小。(2

6、)因行车影响路面平整度。(3)若基层结构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行车会影响整体强度形成。(4)旧路两侧堆料,致使行车宽度变窄,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同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积水难排,行车泥泞,路基翻浆。5、构造物衔接不畅旧路涵洞的利用往往比较复杂。一是可能以前已改造过多次,一道涵洞有二种以上的荷载标准;或在一段路上涵洞的设计荷载标准不一。二是因路基提高由明涵变为暗涵,承受荷载有变化。三是旧涵洞新加长部分若基础沉陷,衔接处可能出现裂缝或漏水等病害。6、路面无排水设施旧路改建设计中在不挖除旧油路面,在原沥青面层上直接做补强层的情况下,纵、横向一般没有排水

7、系统的专门设计。补强部分沥青面层完成后,使基层及垫层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由于白天气温的升高,致使因面层及基层上部温度升高而在路面结构中产生温差。在此温差作用下,基层中水分向上集聚。并在面层以下产生汽态水,由于面层的封闭作用,汽态水不易蒸发进入空气。夜间,路表温度下降,水由汽态变为液态,集聚在面层以下。这一过程的多次循环反复,使基层的上部集聚大量的水分。水的长期存在(特别是汽态水),削弱了矿料沥青的粘附力,经行车作用导致面层产生裂缝或网裂等病害。严重时,沥青从石料上剥落,进而导致沥青面层的松散破坏。同时,由于基层上部含水量增大,其强度随之降低

8、,对于水稳性较差的基层结构,就会产生沉陷、翻浆等病害。7、路堤拓宽部分压实不足、衔接不好旧路改建时,由于等级的提高和线型的调整,路基拓宽在所难免,路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