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卷(4)--数列(1)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卷(4)--数列(1)

ID:5526576

大小:5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7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卷(4)--数列(1)_第1页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卷(4)--数列(1)_第2页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卷(4)--数列(1)_第3页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卷(4)--数列(1)_第4页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卷(4)--数列(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卷(4)--数列(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期末复习4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数列1,,,,,,…的一个通项公式为.2.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则使得前项和取最大值的的值是5,63.数列中,,则数列中的最大项的值为108.4.若,则.5.等差数列满足,试写出满足上述条件的的一个通项公式.6.若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等于,则的取值范围是.7.一个等比数列{}共有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为8.设等比数列中,,,前项和=126,则6,公比2,.9.已知且,设数列满足,且,则.10.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值为

2、-211.已知的前项和满足,则;12.已知,则;1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14.从数列中取出部分项,并将它们按原来的顺序组成一个数列,称之为数列的一个子数列.设数列是一个首项为、公差为的无穷等差数列.若,,成等比数列,则公比=3二、选择题1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需要证明(C)A.B.C.D.16.已知是无穷等差数列,若存在,则这样的等差数列(A)A.有且只有一个B.可能存在,但不是常数列C.不存在D.存在且不是唯一的17.已知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则、、、中最大的取值为(C)A.B

3、.与C.D.18、一条曲线是用以下方法画成: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曲线、分别以为圆心,为半径画的弧,为曲线的第1圈,然后又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弧,这样画到第圈,则所得曲线的总长度为(A)A.B.C.D.三、解答题18.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零,若成等比数列.(1)求的公比;(2)若,令,求的前项和.19.已知是一个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和数列满足等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0.已知数列满足,,是数列的前项和,且().(1)求实数的值;(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源:学

4、_科_网Z_X_X_K](3)对于数列,若存在常数M,使(),且,则M叫做数列的“上渐近值”.设(),为数列的前项和,求数列的上渐近值.数学期末复习4一、填空题1.数列1,,,,,,…的一个通项公式为.2.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则使得前项和取最大值的的值是5,63.数列中,,则数列中的最大项的值为108.4.若,则.5.等差数列满足,试写出满足上述条件的的一个通项公式.6.若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等于,则的取值范围是.7.一个等比数列{}共有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为8.设等比数列中,,

5、,前项和=126,则6,公比2,.9.已知且,设数列满足,且,则.10.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值为-211.已知的前项和满足,则;12.已知,则;1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14.从数列中取出部分项,并将它们按原来的顺序组成一个数列,称之为数列的一个子数列.设数列是一个首项为、公差为的无穷等差数列.若,,成等比数列,则公比=3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需要证明(C)A.B.C.D.16.已知是无穷等差数列,若存在,则这样的等差数列(A)A.有且只

6、有一个B.可能存在,但不是常数列C.不存在D.存在且不是唯一的17.已知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则、、、中最大的取值为(C)A.B.与C.D.18、一条曲线是用以下方法画成: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曲线、分别以为圆心,为半径画的弧,为曲线的第1圈,然后又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弧,这样画到第圈,则所得曲线的总长度为(A)A.B.C.D.三、解答题18.(4+8=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零,若成等比数列.(1)求的公比;4(2)若,令,求的前项和.19.已知是一个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满足,.(3

7、)求数列的通项公式;(4)若数列和数列满足等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0.已知数列满足,,是数列的前项和,且().(1)求实数的值;(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源:学_科_网Z_X_X_K](3)对于数列,若存在常数M,使(),且,则M叫做数列的“上渐近值”.设(),为数列的前项和,求数列的上渐近值..解(1), .………………………2分 .………………………3分(2)由(1)可知,.,.…………5分.…………………………6分因此,.…………8分又,.………………10分(3)由(2)有,.于是, = =.……

8、………………………………12分  =  =.……………14分  又,  的上渐近值是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