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大企业的昏招.doc

瞧,大企业的昏招.doc

ID:5511167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7

瞧,大企业的昏招.doc_第1页
瞧,大企业的昏招.doc_第2页
瞧,大企业的昏招.doc_第3页
瞧,大企业的昏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瞧,大企业的昏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瞧,大企业的昏招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攻击强大的对手很容易导致失败。超过八成以上的新公司都以失败告终。“行业老大”的更替,绝大多数是由于企业间的并购而非新进入者的搅局。然而,统计数据有时候会掩盖某些真相。例如,西南航空就曾成功打破美国航空业大公司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而手机巨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的领导地位也正遭遇苹果iPhone和AppStore的强力挑战。除此之外,复印机行业更充满了早期IBM、柯达、施乐,以及后来的佳能之间你追我赶的曲折斗争……这些行业中,都屡屡上演大企业被创新商业模式打败的戏码。这样的“剧情”不由地让人好奇,究竟在遭遇创新商业模式的时候,大企业犯了什么

2、错误,从而导致其市场领导地位被取代?  翻开企业历史的故纸堆,细细品味创新商业模式出现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大企业几乎在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令人扼腕叹息的错误。而复印机行业,尤其充满了这样的精彩桥段。由此,本文试着从创新商业模式“出现前”、“导入期”,以及“成功后”的三个阶段梳理复印机企业曾经犯下的错误。  误估前景,巨头错失新市场  大企业纵横市场几十年,不管是组织架构还是资源能力都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这时候,当市场出现一种新的技术,并有可能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导入商业化市场的时候,就会出现难以评估该新技术前景的麻痹性错误。其中,最经典的例子来自施乐复印机出现

3、前IBM、柯达的反应。  在施乐没出现之前,美国复印机市场已经形成了两种成熟的复印技术。然而,不管是光影湿法还是热干法,都会出现复印质量差(复印品总是弄得很脏)、复印效率低(每天只能复印15~20张)、无法持久保存等问题。而在商业模式上,老牌复印机厂家都采取了经典的“剃须刀-刀片”模式:复印机设备用微利销售的方式吸引更多客户购买,盈利的主要来源是对配件和高毛利耗材的持续销售。复印机的主流客户是办公室,市场上每台复印机的平均售价为300美元,每月复印量一般都少于100张。  恰恰在这时候,切斯特·卡尔森(ChesterCarlson)发明了“静电复印术”,采取了这项技术的

4、复印机几乎在所有指标上都打败了光影湿法和热干法:复印质量好,页面干净又整洁,复印速度快,每天能印数千张。然而,好的技术往往是昂贵的。切斯特·卡尔森找到了当时Haloid公司的总裁乔·威尔逊(JoeWilson),两人合作开发的样机生产成本就高达2000美元。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每张复印件的可变成本与其他技术生产的复印件的可变成本(配件成本、耗材成本等)可以保持相同。可谁会为这种昂贵的技术买单呢?威尔逊找到了柯达、通用电气和IBM,希望跟它们一起努力把静电复印术推向市场。在当时,这三家公司已经名列财富500强,不管在市场力量还是资金实力上都是值得依赖的可能合作伙伴。  这

5、三家公司并没有因为Haloid公司小(1955年营业收入才2100万美元)而轻视它,而是认真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IBM还专门委托了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作了独立的市场分析,可得到的结论却是悲观的。通过市场调查,该项市场分析估计静电复印术的市场总需求量最多不会超过5000台。随后,柯达和通用电气也分别独立地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最终,IBM的意见表达了大企业的思路:“尽管静电复印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很先进,但是‘以更高的成本获得更好的质量’并不是一个可以取胜的诉求。  ”的确,最终以静电复印术为基础的914型号复印机的市场最终定价高达2.7万美元,如果采取“剃须刀-刀片”模

6、式,与平均售价300美元的传统复印机相比毫无优势,完全无法导入市场。IBM、柯达和通用电气在整个评估过程中非常专业,对这种新技术也很重视,在专业素养和态度上的表现无懈可击;但是,用传统的模式去评估新技术,就难免扼杀创新商业模式出现的可能性,最终不免与新技术的市场机会失之交臂。第1页第2页第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