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83082
大小:239.2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7
《单亲母亲长效帮扶机制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2月教育教学论坛Feb.2O14第8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8单亲母亲长效帮扶机制研究朱盼,徐璐(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单亲母亲是我们极度容易忽视的一个群体。她们处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生活困境、情感困境、心理困境等,由于自身资源与能力的不足,她们无法正确地处理自己的困境,而社会各层面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措施和帮扶计划来支持她们。针对这些现象,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开展了“单亲母亲阳光家庭计划”活动,它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单亲母亲现状以及目前帮助措
2、施的缺陷,并尝试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来关爱单亲母亲,促进其自身发展,让她们能够幸福生活关键词:单亲母亲;帮扶机制;社会工作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07—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亲母亲”这一群体逐渐被人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住房帮扶、司法帮扶、残联帮扶以及妇们所熟悉,群体数量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各联帮扶更全面地救助单亲母亲家庭。妇联承担着对单亲母样的社会问题,生活压力、身心健康、子女教育等,压得她们亲关怀与支持的责任,提供一些临时的生活救助以及精神喘不过气,在艰难生
3、活的同时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上的慰问,并联系发动社会的力量帮助单亲母亲家庭。社区心。如何去帮助她们,如何调动社会各项资源去建立长期有是人们生活的载体,它提供人们安心栖息的场所,例如为单效的帮扶机制是现在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亲母亲提供就业信息和渠道,争取就业机会;帮助她们辅导一子女功课,减轻心理压力;开展一系列文娱活动,让单亲母、单亲母亲基本情况单亲母亲面临着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实践调查访问亲参与其中。单亲母亲脱离困境目前主要依靠的还是政府、过程中,了解到她们主要被经济问题、就业问题、子女教育妇联、社区层面的支持。此外,亲人、邻里
4、、社会组织机构也问题、住房问题以及身心健康问题等困扰。现在社会每个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面临困境时他们提供了最温暖的支都在为生活奔波,单亲母亲这一群体也不例外。据调查了持。在调查了解中,90%的单亲母亲家庭都得到过亲友不解,单亲母亲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只占少数,绝大多数都同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帮扶。属于生活困难人群。她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工作收入、低2.当前帮扶支持的局限性。①帮扶领域狭窄,虽然社会保,月收入还不超过500元,远远达不到基本生活保障的要各层面都提供相应的帮助,但是具体的帮扶领域很窄,例如求。同时由于文化程度低造成了就业难以及
5、子女教育难,这就业帮扶只提供一些就业信息,没有落实到就业培训等实一层面上更加剧了经济的拮据。当面对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处;教育帮扶仅限于学校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医疗帮扶仅仅双重角色冲突时,加上生活的重担使她们显得比同龄人多局限于一些特定疾病,对于其他的重大疾病,单亲母亲根本了一份憔悴和沧桑,承受着心理上的各种煎熬,离婚后的指没有经济能力去承担。②服务周期较短,不同的帮助措施在责、丧偶后的悲痛、子女沟通难的压力、负面情绪无法释放不同的地方开展,但是大部分都存在周期短的问题,就像妇等,生活的阴霾笼罩在她们心里。联只在节假日的慰问,不免减弱了诚意
6、;其他的各种技能培二、现有帮扶支持现状及局限性训也只是“3分钟热度”,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样表层次、社会帮扶支持及现有的社会支持域,社会支持是与弱短期性的帮助,无法从根本解决单亲母亲的困境。③缺乏专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业素养,针对一个群体开展救助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的各种支持的总称。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应该由政府、社套完整的帮扶机制,从各个层面搭起框架组织。但是在单亲会、单位、家庭及受助对象自身潜能发挥机制等组成(王琳,母亲帮扶措施中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起不到统筹的效果,2005)。也没有具体的方案措
7、施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导致效率不高。1.政府主导亲友为辅。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传统上由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至少三分之二的社区缺乏专业的服政府主导,随着社会对单亲母亲群体的关注日益增长,政府务咨询点,也没有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帮扶的过程中也就缺也开始将更多的关注投放到这一群体身上。相关数据显示,少了专业性。淮安市政府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出台关于帮扶单亲母亲的三、建立有效长期的帮扶机制政策,全市设立单亲特困母亲帮扶基金600万元,每年将资家庭结构不完善,单亲母亲自身的限制以及社会对女助每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1000元。从民政帮扶、就业帮扶、性的
8、歧视,使本就发展基础很差的单亲母亲家庭很难获得态、改变落后习俗,又好又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完成从农民要按照因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针对不同需求组织向市民的演变。只有高素质的市民,才能建设和管理好城安排教育内容。对于即将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