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doc

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doc

ID:54711766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doc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doc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doc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反思杨溪小学李德艳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不断思考、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

2、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中,笔者提出问题:把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圆锥形铁块,这个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原以为学生通过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之后会积极发言、顺利解决,不料问题提出后却冷了场,笔者只好作引导性讲解。解后反思:本题的隐含条件——正方体铁块与圆锥形铁块体积相等,远离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学生难以“发现”。于是,在接下来的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准备了体积相等的正方体和圆

3、锥体空心实物各一个以及一些沙子,问题提出后进行演示:把正方体空心实物里装满的沙子,倒入圆锥体空心实物里。在这一实物演示情景的启发下,大多数学生很快发现题中两种实物体里所装的沙子一样多,实物的形状虽然变了,但沙子的体积不变,从而得出体积相等的这一隐含条件,由1/36×36×h=6×6×6,求出h=18厘米。  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出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也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突发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

4、的错误,因势利导加以探究,教后更应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去反思、审视它们,分析学生思维的火花及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问题的灵活技巧,然后加以整理记录(再备课),以便教学的改进。例如,在六年级“整理和复习”应用题部分的教学中,笔者先讲了一道思考题作为例题:3台台扇与5台吊扇的价格相等,每台台扇的单价比每台吊扇多54元,台扇与吊扇每台各多少元?  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数学生能通过已知条件“每台台扇的单价比每台吊扇多54元”转向到“3台台扇的价格比3台吊扇的价格多(54×3)元”或“5台台扇的价格比5台吊扇的价格多(54×5)元”,从而很快得到了

5、解答,即吊扇的单价为54×3÷(5-3)(元),台扇的单价为54×5÷(5-3)(元)。  正当教师准备转入下一道题时,学生A提出:若把3台台扇与5台吊扇的价格看作单位“1”,那么台扇单价是54÷(1/3-1/5)÷3,吊扇单价是54÷(1/3-1/5)÷5。学生B又提出:根据3台台扇与5台吊扇价格相等的这个条件,可以知道,台扇与吊扇的单价比是5:3,台扇单价是54÷(5-3)×5(元),吊扇的单价是54÷(5-3)×3(元)。学生C再提出:根据学生B提出的还可以这样列式,台扇单价是54+(1-3/5)(元),吊扇单价是54÷(5/3-1)(元)。  对于学生A、B、C提出的解答

6、及其思想方法,教师除了课堂上应给予肯定并充分利用其增强教学效果外,教后对此进行反思并加以记录是十分必要的。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也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是否顺畅得当。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探讨?是讲练结合还是指导自学?是实验演示还是实验操作?……所用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

7、教后反思中会得到较为清楚的回答。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分析失败原因,发扬“得意”的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课,原来根据教科书和教参的安排采用讲授与指导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出示:像2/5、7/16、7/25、19/40、23/50这些最简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你们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可能与什么有关呢?这样教学,由于教师将问题问得浅显直白,无思维含量,缺乏探索空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完成教师的指令,做一名“操作工”。笔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