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

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

ID:5467635

大小:27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2-13

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_第1页
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_第2页
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_第3页
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_第4页
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孤独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杨茹莱讨论5岁男孩,未上幼儿园。主诉:不能与他人交流、不愿与别人玩。个人史出生史正常,母乳喂养。无出生窒息史,出生后12个月前后开始会走路,2岁始有意识叫ba-bama-ma,但进展缓慢。现仍以手势表达。现病史患儿不能以言语来表达,常用手势或哭闹、尖叫表示。不愿学话,反应强烈。特爱看广告片。从小喜欢看电风扇转,喜欢旋瓶盖。不理睬别人的呼唤,喜欢独自玩。体格检查体格发育良好。行为观察:入诊室后,不停地走来走去,不能听从指令,不能用语言交流。无目光对视在达不到要求时发脾气,尖叫。智力评估:由于不合作而未实行。EEG、头颅CT未见异常一、概述:孤独

2、症是一种心理、社会方面广泛发育延迟或偏离的发育性障碍。1943年Kanner描述:该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下列表现:1、极度孤独2、语言发育迟缓3、语言不起交流作用4、游戏活动重复而简单5、孤立性才能Rutter1968年将孤独症的主要特征归结为:1、缺乏社会兴趣和反应2、语言障碍3、异乎寻常的动作行为4、起病于出生后30个月内Kanner和Rutter提出的特征为日后ICD—10和DSM--Ⅳ两大国际分类系统诊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二、        流行病学各国报道不尽相同。日本报道为0.13—0.16℅左右,美国为0.04—0.05℅.德国报道为0.02-℅,加拿大为0.0

3、8—0.1℅,而我国报道的发病率则远远低于这些国家。男女比率多数报道为4~5:1,我国报道为6.5~9:1三.病因目前有几种假说:(一)神经生物学因素1、遗传学研究2、染色体异常3、形态学研究:4、神经生化:脑中DA系统或多种感染中毒因素(二)社会心理因素但目前明确原因尚不清四.临床表现: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迫行为感觉和动作障碍智能和认知障碍其他:常有自伤行为,儿童期常有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Kanner三联症:社交、语言、行为问题。五.诊断1.一般检查:病史、观察、交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头颅CT、颅脑MRI、智力检查等)2.量表:

4、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BRS)3.早期发现:①:照料困难②: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1.诊断标准:根据DMS-Ⅳ的标准(具体见讲义)六.预后孤独症呈现慢性病程,多数病儿(占61—74%)的结局不良,需长期照管。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低功能与高功能。高功能型孤独症儿童大多在最初的1—2年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仍保持着较简单的认知和语言交流功能,而以后出现的孤独症行为特征也较轻。七.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药物、行为矫治、训练教育,要注意对家长的咨询,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可采用多种形式对儿童进行干预治疗.在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中,特别注意对

5、儿童言语、生活自理的强化训练,不要因追求明确病因而延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护理由于孤独症儿童在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日常行为等都有明显的缺陷,因此会有一些过分行为如听、嗅、触等感觉的刺激行为、莫明其妙的大笑、哭泣或害怕、自伤和暴怒等。因这些过分行为常会干扰学习和正常发展,因此在护理患儿时一方面要关心理解他们,同时也应对这些过分行为予以矫治。同时也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疾病,消除内疚感和失望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看2007年4月2日晚10点39分央视一套《新闻调查》--《孤独症儿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