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239304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5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拜师》教学案例王晓红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
2、;“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
3、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
4、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1.出示名言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句名言是谁说的吗?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曲阜、洛阳 (2)交流理解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6、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
7、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评析: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王礼梅老师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
8、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