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oc

ID:53695005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6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霞浦东关小学叶文淑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过程中,增强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保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2、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向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转变,达到“无疑处生疑”,提高数学问题意识的学习功效。1、课前准备,让学生心中有“问题”。由于小学生对提岀问题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开动脑筋主动提出问题,为此教师平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因势利导,把握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思维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

3、”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单元知识的整体出发,首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然后学生调查、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这方面的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问题。如“牙膏的外包装是-•个长方体的纸盒,要做一个这样的纸盒要用多少硬纸板?冬“一个长方体金鱼缸盛满水,怎样算出鱼缸中有水多少立方分米?”;“用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鸟笼要用多长的铁丝?”等等,由于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才能从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这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

4、,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儿个有价值的问题,不但会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留出吋空,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条件。传统教学中,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直以来,我们老师考虑最多的也是如何提出问题,设计问题。但如果任由老师一个接一个自认为是精妙的问题问下去,学生也只有作答的权利,看似势如破竹,水到渠成,但整个过程学生是在被动地参与。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口己的疑问,可是他们哪来时间想、问呢?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少而精,设问要在重点、

5、难点和疑点处,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这样才能发现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疑问,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捉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耍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提高问题的质量。(1)根据教学进程的发展,把握问题的吋机。新课导入时可鼓励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学什么”、“和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新课教学时可鼓励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6、:“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等等。巩固练习时可鼓励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用这个知识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其它不同的解决方法”等等。(2)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相应问题。教学内容不同,相应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如概念教学:“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的内涵中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计算教学:“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算理上质疑)”应用题教学:“列式的依据是什么,是否还有其它不同的解决方法”;几何教学:“它有什么特点”、“还有其它办法吗”等等。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

7、会质疑。三、操作与合作,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交流,合作探究,不仅能对同一问题或现象提出不同的假设和猜想,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师不是代替学生思考,而是给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机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探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长短关系,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组小棒,其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7厘米

8、、9厘米。让学生试试摆摆,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摆搭发现(1)3厘米、4厘米两根小棒接起来与7厘米同样长,不能摆三角形。(2)3厘米、4厘米与9厘米也不能三角形。于是得出“猜想冬三角形的三条边屮,任意两边的长度相加一定大于第三边;不符合此条件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又各口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