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584592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4
《探究质疑-深入文本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质疑,深入文本郭娜娜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率先垂范,以怀疑的精神和怀疑的眼光审视文本,要从语文课的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力求读出文本背后的东西。一、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阅读活动一定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点画圈点批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学生对文本仔细深入的阅读思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课堂的基石。语文课堂的一切问题都是建立在学生熟知文本的基础上,离开这个基础,课堂上的一切问题、活动,都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无疑处生疑。“研读”就是在阅读中研究,研究,意味着有“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过程就是“生疑——释
2、疑”反复循环的过程,也正因此,我们才会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很多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但我们知道,“理解总是大于作品的”“一千个读者就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材虽然是严肃的出版物,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长江》的结尾句就非常拗口别扭难于理解;八年级下册高尔基的《海燕》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改正。教材中,有些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似乎无可疑之处,但如果我们去细细品味,有时也会发现此处同样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觉得意味深长,感觉到恰是作者匠心妙笔之处。事实上,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
3、课文中的字、词、句、篇章结构以及写作特点常常会产生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往往是钻研教材理解课文的结果。疑问往往是我们所没有注意到的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我们把握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阅读效率也因此得以提高。深入文本,就是要在平淡无奇处“生疑”。《紫藤萝瀑布》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看似矛盾的两句有什么联系?《生命生命》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文中的“震惊”、“震撼”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三味书屋”匾下为什么画“梅花鹿”?“三味”指什么?《醉翁亭记》中的“射”究竟是什么?课堂上,我曾经引导
4、学生探讨过这些问题,深深体味到课文的意味悠长,体会到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文化魅力。二、教师设疑要有针对性,要着眼于形式,要充分展现语文课的特点。“教什么”的问题显然是阅读教学的基本问题。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其实,我们只要认真研读《课标》,这个问题就自然解决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学段阅读板块的课程目标是: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
5、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
6、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7、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目标4、5、6、7、8、9、10已经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达成确定了方向,而且明晰的指出了老师教什么,教师如何设定教学目标,要从哪些方面引导孩子思考。下面我们看看郑桂华老师的一个教学细节:《散步》教学实录(片段)郑桂华师:如果需要向别人强调散步的人数,会怎么说?生:我们全家一起散步。师:如果需要向别人强调散步的人,会怎么说?生:“我”和妈妈,妻子,儿子一起去散步。师:作者怎么写?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这样写,与前面两种相比较,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生:很庄重,很严肃。师:对,把一件生
8、活小事当作很大的事来写,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