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43763
大小:155.9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新农村建设中第三产业发展问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3卷第3期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01.23No.32010年8月JournalofShanxiCollegeforYouthAdministratorsAug.,2010【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中第三产业发展问题探讨王红霞(聊城大学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把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作为主要议程,再次明确“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思路和新举措。农村中的第三产业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机遇,应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扶持,促进其发展。关
2、键词:新农村建设;第三产业;发展途径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1008—8997(2010)03—075—0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中,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对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2008年,党的十七届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三中全会又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1.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达到“生产中之重”,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发展”的目
3、标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为此,要加大农业科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的关系。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在发展第一、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所作出的产业的基础上增加第
4、三产业的分量,将农村三个产业1、2、3的重大决策,位列我国未来五年科学规划的十大方略之首,涵盖发展顺序改变为3、2、1,调转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向,优化农村产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农村第三产业是业结构,从而达到搞活农村经济、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农村经济中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行业,包括商品流通2.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达到“生活宽裕”业、交通运输业、食品服务业、物资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的目标咨询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卫生社会福利科研和综合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技术服务、乡镇经济组织管理等行业。第三产业是为农村生产加
5、农民收入。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资源的贫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部门,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转移比较困难,农产品生产利润较低,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村带。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农民生活的改善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农村中的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也离不开第三产业。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并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吸纳劳动力多等优点,所以,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对于增加农民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3.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达到“乡风活宽裕、乡风
6、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o字方针”,描绘出文明”的目标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一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收翦日期:2010—05—06作者简介:王红霞(1978一),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5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近年来,虽然一些农村的在从属地位,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而且一些不良文化有进一步突破传统理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正确的经济发所抬头。而农村中的第三产业行业众多,包罗万象,文化产业展指
7、导思想,从产业升级的要求出发,配合政府的政策导向,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的励增加第三产业投资,按照市场规律,促进其合理发展。要把歌舞、戏曲、电影等民间娱乐形式和教育、培训等公共事业,加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作为提高农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农村的传播,提高农村的社会文明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程度。2.筹集资金,加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