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言传播媒介及方式对语言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3言语言传播媒介及方式对语言的影响·文学·艺□樊友新[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术摘要: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其传播媒介及物理方式必然对语言本体有塑造作用。语码对信道的适应这一特点,可以通过解析语言传播物理信道的结构得到探究。通过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具体分析,这种对适应过程的探究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语言变体的宏观把握力。关键词:语言;传播媒介;传播方式Abstract:Languageisthetoolofinformationtransferring,whosetransmitt
2、ingmediumandphysicalmannershasthefunctionofshapingthelanguagephenomenon.Thetraitsoftheadoptionoflanguagecodetothechannelcanbeprovedbyanalyzingthestructureoflanguagetransferringphysicalchannel.Throughtheconcretesynchronicanddiachronicanalysis,theexplorationsoft
3、heprocessofadaptationprovidesabrandnewangleofview,andenablesustoimprovethemacroscop2icgraspofanalysisoflanguagevariations.Keywords:language;transmittingmedium;transferringmanners二○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1289(2006)0420568204○六年第一、引言四期所谓传播,是指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
4、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语言的一条重要功能就是在人类个体之间传递信息,但同时,语言也是一种图1单向申农—韦弗传播模式信息,它也需要物理媒介来传播,而传播语言的媒介及其神、一种动作、一点环境的异动,都可能成为言语行为的一实现方式必定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例如:同一场球赛,收部分。这样可能仅就“面对面讲话”的信道分析就能让我音机直播、电视直播、网络文字直播、或者手机短信直播必们迷茫。为此,我们力图设想一种理想状态。在这种状态然会诉诸不同的语言。这说明有必要从传播及其技术的下,面对面讲话分析中我们更多地注意话语本体。解
5、读有角度来考察语言变体。社会语言学也曾考察“语言的传现代技术成分参与的言语行为时,我们将发射器、接收器播”[1],它主要关心方言的扩散或者语言扩张等,较少关涉依然做局限性的理解,即听觉的语音和视觉的文字。除此物理传播方式。之外,参与语言传播过程的其它介质全部被理解为信道的语言既然能够承担传递信息的角色,为实现其功能,组成部分(包括噪音即影响因素),这样,我们就把作为媒必须存在作为媒介的物理方式。面对面的交流需要声音,介的语言和作为信息的语言整合为一个统一模式,以便把信件需要纸张、文字以及物资传送,网络聊天靠电脑及网
6、口语也纳入这种考察之中。例如把写一封信作为一次言络传输。本文试图宏观地考察语言码本及传递的实现形语行为,其中文字、纸张、构成的书面文本及传递系统都被式,即码本传递所依赖的传播的物理通道,分析特定信道视为信道。基于这种理解,本文仅关心语言传播信道的物对语言本体的影响,如信道与语音、语调、选词、词语创新、理存在方式与语言的关系。篇章结构等的关系。这一全新的角度,可能会给语言变体研究一种有意义的眼光,并为掌握语言的发展变化提供一二、传播语言的信道内部结构解析定理据。重语言传播信道随技术的进步而进步,一点一点地改变1949
7、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申农(C.E.Shannon)庆生活,其模式变化表现为一个连续统一的信道过程。根据和韦弗(W.Weaver)提出了有关传播的数学模式,如图1邮所示[2]。在传播过程中“含义”被变换成“信息”,通过发射不同信道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找出四电器发射,然后通过某一信道,到达接收器处被还原为“信个典型。A1:口语;A2:早期单纯的、基于实物交通、以信学息”,在信宿处再被变换成“含义”,这就构成了一次传播的件和书为代表的书面语;B:基于模拟技术的信道,如电报、院基本过程。电话等;C:基于
8、数字技术的信道,又称多媒体技术,如互联利用这种模式来解读语言传播中面对面讲话中的话网。这种划分如图2所示。学语本体:发射器为发音器官,信道为空气,接收器为耳朵。(一)信道的整合理解报但是,从言语行为理论看信道,其结构远比这复杂:一个眼比较以上列举的四种信道,可以看出“口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时常被理解为信息本身,于是“书面语”就社会科3收稿日期: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