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

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

ID:5327427

大小:436.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8

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_第1页
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_第2页
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_第3页
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_第4页
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996·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S)Vo1.46No.6Dec.2014·综述·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易铁慈,李建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034)[关键词]空气污染物;颗粒物;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一l67x(20l4)06_o996-05doi:10.3969/j.issn.1671—167X.2014.06.037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2、,近年来空气污染逐渐气及其衍生物)的燃烧,包括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成为中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空气污染对健康的机等)、工业燃烧及发电厂等;其次为生物燃烧,即影响,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已引起生物体的燃烧,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森林火灾、草原人们重视J,但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火灾等。此外,室内来源,如应用化石燃料或生物燃响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及毒料的加热器、炉灶等及吸烟,也是UFPs的来源。理学研究均发现,空气动力学直径<0.1m的空气污2UFPs对心血管影响的流

3、行病学调查染颗粒物(即超细颗粒物,ultrafineparticles,UFPs)可能有独特而重要的健康影响,但是,UFPs颗粒细小,在环与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已被认识到近一个世境中浓度易变,检测难度较大,且检测费用较高,多数纪不同,大约2O年前人们才发现吸入低浓度的UFPs地区未将UFPs纳入日常监测。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可以引起急性及慢性的炎症反应j。此后,有为数UFPs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不多的几个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UFPs暴露水平与健回顾总结,以期促进对UFPs的认识与重视。康效

4、应的关系。虽然几项调查急诊就诊情况的研究均未发现环境UFPs浓度与因心血管疾病急诊就诊的1UFPs简介关系卜,但多项研究均发现UFPs与因心血管疾病空气污染物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气体污染物人院相关。颗粒物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效应研究[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臭氧(O)、碳氢化(HealthEffectsofParticlesonSusceptibleSubpopula—合物、硫氧化物等]和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tions,HEAPSS,欧洲,1992-2000年)对

5、27000例等。目前根据颗粒的直径及其在呼吸道的穿透力,一因首次心肌梗死住院的数据分析表明,环境UFPs每般把颗粒性空气污染物分为3种:UFPs(可以达到肺增加10000粒/cm,当日心肌梗死入院的风险增加泡,甚至跨过气血屏障)、聚集态颗粒物(accumulation0.5%,其中年龄<75岁的人群暴露当天及1d后发modelparticles,AMP,直径0.1~i.0m颗粒,可以达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5%和5.8%,到肺泡)和粗颗粒物(可以进入气道,但无法进入肺年龄>75岁的老年人暴露当

6、天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泡)。气象学上,一般分别用PMPM来表示空气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6%和3.2%。对同动力学直径<10m和<2.5的颗粒的质量浓一人群中首次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共22006名)度,而UFPs因颗粒极小,其所含质量极低,但其颗粒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共6655人次)情况的研究发数却占据了总颗粒数的大部分,因此常用颗粒数量浓现,UFPs每增加10000~d./cm使心源性再入院上升度来评估UFPs水平。在污染严重的时候,UFPs的数2.6%。多因素模型的分析显示,UFPs的这些影

7、响是量可达到甚至超过100000粒/cm的浓度。独立于PM。等其他污染成分的¨。对住院原因的进自然界中UFPs的来源较少,UFPs主要来源于一步分析显示,UFPs可能对心力衰竭(heartfailure,人类活动,最重要的是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HF)的影响更明显。Belleudi等¨(罗马,2oo1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0025)和密歇根大学一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研究所基金(BMU20140467)资助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

8、ationofChina(81470025)andUniversityofMichiganHealthSystem&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JointInstituteFoundation(BMU20140467)ACorrespondingauthor’Se-mail.1ijianping@medmail.con.cn网络出版时间:201411—516:16:33网络出版地址:http://w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