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语境理解《论语》孔子的教学本意——以《学而篇》首节为例

从教学语境理解《论语》孔子的教学本意——以《学而篇》首节为例

ID:5291111

大小:192.0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从教学语境理解《论语》孔子的教学本意——以《学而篇》首节为例_第1页
从教学语境理解《论语》孔子的教学本意——以《学而篇》首节为例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教学语境理解《论语》孔子的教学本意——以《学而篇》首节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ll期湖北科技学院学报Vo1.33,No.112013年11月JouNOV.2013——rnalofI望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文章编号:2095—4654(2013)11—0105—02从教学语境理解《论语》孔子的教学本意——以《学而篇》首节为例王玉山(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本文通过对《论语》首章首节的阐释进行梳理,认为总体上前人的理解没有考虑到语境,因而对孔子意愿的理解产生了各种偏颇,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还原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本色,通过教育语境的视角,重新理解《论语》部分有

2、争议章节的本意。关键词:教学语境;论语;孔子;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C.420文献标识码:A孔子,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还包括“情景的上下文”;韩礼德(Halliday)则提出“语域”想的创始人,其思想,尤其是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的概念来代替“语境”,他所说的语域包括“话语的范围”、深远的影响。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Hymes)认为语境因素有:“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孔子死后,其

3、弟子及其与者、目的、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互相作用的规范等。”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国内关于语境构成因素的研究最早始于陈望道(1982)。他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它以语录体和对话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情境“的概念,认为情境包括“六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何”: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王德春(2001)认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为,语境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部分构成,客观因素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时问、地

4、点、场合、对象等,主观因素包括使用语言者的身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因此,要研究孔子的教育思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境等。王希杰(1996)认想必然要研究《论语》。为,语言环境是交际活动中的四个世界(语言的世界、物理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11705个汉字。在我国春秋的世界、文化的世界、心理的世界)的统一。语境的主要功时期,由于印刷术和纸张尚未出现,文字是刻在竹简上的,能是对语言的制约作用。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所以《论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如何断句就要靠学习者自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语言的语义、己判断。此外,为了节

5、约,大量省略了关联词,因此对句子词语、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和制约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理解,所以出作用,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语现了对《论语》的许多注解。而这些注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境对句子产生制约,主要是对句型、句子结构、节奏以及句否反应孔子的本意就很值得商榷,尤其是很多学者在做注子风格上的制约,语境制约语义的另一功能,就是它能排除的时候往往是根据时代需要或自己的需要做出的,在“六经任何语言中的岐义现象。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的问题上,很多学者选择了后者;此2.《论语》的语境: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教学,其大部

6、分外,很多注解会沿袭前人的注解,一直以讹传讹至今。言行是被其弟子听到并记录下来的,也就是说,《论语》中本文拟对有争议的《论语》首章首节理解进行分析,从大部分孔子的话是针对其学生说的,是有学生在场的,是教教学语境出发,从文本分析出发,从教师角度出发阐释对孔导其学生如何学习、为人、处事、做官等,即说话人是孔子,子教学文化的理解,还原《论语》中孔子作为一位至圣先听话人是学生,在这样的语境下,一些被误解、被错误阐释师、“老师”言论的本来意义。的话语其实本意是比较清晰的,下面以《论语》第一章第一一、关于语境节为例做说明。1.语境的概念和重要性。语境(context)是语

7、言学中的二、关于《学而第一》第一节的阐释重要概念之一。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原文: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ki)摄先提出了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两大类;伦敦学派语言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家弗斯(Firth)认为,语境不仅指的是“语言的上下文”,本节是《论语》中首章首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收稿日期:2013—10—20106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第33卷就是本节出现了大量的不同阐释,视角各异,理解的差异性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本句理解为也较大,下面略举数例:“(你们)有同学从远方来向我学

8、习,我不应该感到高兴1.朱熹《论语集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