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

ID:52900154

大小:173.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4-1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赵德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一、新课程的实施与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1999—2001/6:制定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18个课程标准、编审了各科实验教材。2001/7—2002//7: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课程改革继续推进2002年秋季,3个新增国家级实验区和500多个省级实验区的一年级进入课改,全国实验规模达到同年级学生的10—15%。2004年秋季,课程改革进入推广阶段。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省启动稿中阶段的课程改革。200

2、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所有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已都进入新课程。正在进行中的素质教育调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政策研究基础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人才培养选拔的社会环境国际比较研究教育舆情分析和民意调查新课程新在哪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3、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关于新课程的思考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哪些成就和进展?新课程自身及其实施中遇到了些什么样的问题?新课程的未来将向何处去?新课程需要做哪些调整?二、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校本研究首先是研究研究就是对未知问题的探索;研究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不断对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每个人生来都是研究者。“以校为本”的含义是什么指学校自身应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学校的一切办学和改革措施都要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成员的发展,最终有利于教育对象的发展。1.

4、为了学校2.基于学校指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是学校。没有学校层面的变革,一切教育改革的措施都要落空,改革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学校来体现。3.在学校中进行指在学校办学与教育改革中,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力量,成为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得关键。没有学校自身的主体作用,学校一切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例1:关于写字作业最佳遍数的研究研究问题来自教师生活现状:老师们倾向于布置写字作业的遍数越来越多,有时候还把多写几遍做为惩罚,可孩子们都不太愿意写。问题:是不是写得遍数越多越好

5、?写几遍效果最佳?假设:不是写得遍数越多越好,四遍作业的效果最佳。如何证明我的假设研究对象:选择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座位将八列学生分成四组。实验:第一组写2遍,第二组写4遍,第三组写6遍,第四组写8遍。结果:写4遍那一组学生报告的喜欢程度和随堂检查效果都最好。结论:4遍最好。还有没有其它问题要提出来?会不会存在抽样误差,即刚好做4遍的那组学生平时学习就好?是否会受到折衷心理的影响,即四个程度选择大家会倾向于接受第二种?这一结论能否在其它班也得到验证?是否还与作业量即要写字的个数有关?……例2:学生眼中的教师(小学6年级)研究问题与

6、研究设计背景:老师们都认为自己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可还是经常发现学生似乎不领情,师生关系存在问题。问题:老师是否爱学生,工作做得好不好,应该由学生来评判。学生心目中的老师究竟怎样?设计:采用问卷法,但要让学生表达出真实意见。由大队辅导员来施测和统计。学生喜欢的教师行为讲笑话、幽默态度亲切、有笑容像朋友一样交流讨论交流讲课外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文明、耐心讲得具体、细致、活跃组织游戏教法独特良好的示范公平感情投入鼓励、表扬帮助做事认真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行为上课批评同学重写作业发脾气、嚷嚷、凶没有笑容、严肃

7、、死板、瞪眼偏向唠叨门外站着不许说话、不理解人、冤枉人、太严厉随便占用科任课高谈阔论请家长不讲卫生仪容不整当众念分扔粉笔头生气停课拖堂一个典型的冲突型教师孩子们喜欢他的教学;孩子们对他的某些问题十分反感;他自己感觉调查结果出乎意料,苦苦思索为什么?他自觉参加行动研究,如何注意语言艺术?关注他的成长,通过行动研究,帮助他改善师生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很棒的校本研究。例3:不举手的孩子要不要找他举手问题的提出现状:老师们都在课堂上提出很多问题,都期望和奖励积极举手的同学,不举手的同学一般不找。问题:—是不是所有年级,所有问题都必须举手以

8、后才能发言?—不举手的同学,老师要不要找他们发言?将研究问题进一步具体化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找不举手的学生发言,这些目的能实现吗?实现的程度如何?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什么?如果找这种学生发言,他回答不上来,伤了自尊怎么办?有没有一种两全的策略?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