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607531
大小:7.83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3-25
《高层建筑前期调研报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前期调研报告high-risebuildings于磊201264501209王康磊201264501218目录前期调研分析常用架构介绍优秀案例分析未来实践拓展常用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架结构房屋结构均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而构成。横向主梁柱纵向连系梁框架结构在非地震区可做到15层,最高可做到20层,不宜超过60米,常用于综合办公楼、旅馆、医院、学校、商店等建筑。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特别适用于商场、餐厅等)也可按需要隔成小房间;建筑立面容易处理;结构自重较轻;计算
2、理论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缺点:侧向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有时会影响正常使用;如果框架结构房屋的高宽比较大,则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也较大,而且引起的倾覆作用也较大。因此,设计时应控制房屋的高度和高宽比。(以15~20层以下为宜)北京长城饭店我国最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8层(局部20层)框架结构北京长富宫饭店我国最高的钢框架结构建筑26层94米框架结构利用房屋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抗侧力结构的体系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上可开洞口,洞口越大,越接近于框架。优点:剪力墙结构水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均很大,侧
3、向变形较小;房间墙面及天花板平整,层高较小,特别适用于住宅、宾馆等建筑。(结构高度:几十米~100多米)缺点:结构自重较大;建筑平面布置局限性大,较难获得大的建筑空间(一般剪力墙间距3~8m)。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将剪力墙结构房屋的底层或底部几层做成框架,这种结构亦称为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破坏特点: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在其转换层上、下层间侧向刚度发生突变,形成柔性底层或底部,在地震作用下易遭破坏甚至倒塌。布置原则:在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中,一般应把落地剪力墙布置在两端或中
4、部,并将纵、横向墙围成筒体;另外,还应采取增大墙体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措施加大落地墙体的侧向刚度,使上、下部侧向刚度差别尽量小。(上部可采用短肢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优点:兼有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比框架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都有很大提高,比剪力墙结构布置灵活,可应用于10~20层的办公楼、教学楼、医院和宾馆等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剪力墙框架梁框架梁框架梁剪力墙剪力墙示意图筒形结构体系这是60年代以后常用于超高层建筑(≥100m)的结构体系。实际上,筒体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发展而成。它是由若干片纵横交
5、错的框架墙或剪力墙所围成的筒状封闭骨架。不仅能承受竖向荷载,而且能承受很大的水平荷载。(图:筒体示意)根据筒体的数量、布置和组成不同,又可分为:框——筒、筒中筒、组合筒等三种体系。筒形结构体系示意图筒体结构平面图指由一个或几个筒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筒形结构体系框——筒体系的三种形式实腹筒框筒桁架筒框——筒筒形结构体系将实腹筒体置于建筑物的内部,空腹筒体作为建筑物的外框,利用楼板将二者连为一体,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承重体系筒中筒结构筒形结构体系组合筒案例分析SkyHabitat新加坡阿德摩尔
6、住宅建筑设计:MosheSafdie项目地点:新加坡碧山15街占地面积:11997平方米SkyHabitat位于新加坡最好的居住区之一——碧山15街,由知名建筑师萨夫迪(MosheSafdie)设计,由两座高38层的塔楼组成,两座塔楼用三座步行天桥花园连接,共包括509个单位,占地面积为11997平方米,拥有2层地下停车场和众多的公共设施.案例分析1:新加坡繁华中心以北二十分钟路程处一个新的住宅开发项目已接近完成,该工程是由凯德集团开发的“天空住宅”,于2015年后期完工。该住宅由摩西·萨夫迪(moshesafd
7、ie)设计,该设计师在新加坡著名的滨海湾金沙酒店后面设计了这栋“天空住宅”,这是一个38层复杂的、在许多亚洲城市需求量仍然很大的高层高密度住宅的代表。该方案由两个共用一块地基连接在一起的交错塔楼单元组成,塔楼在上层通过三座桥相连。较低的两座桥为景观化的人行通道,最上面的桥上设置了一个高空泳池,在那里人们可以饱览城市迅速发展的天际线。与常规方案一样,该项目设置了一系列公共设施,这些设施以户外空间、公共花园的形式被设置在一层。在下沉停车场的上方,设计师设计了一些列郁郁葱葱的花园、室外活动室、游泳池和健身步道。该建筑内的很多公
8、寓都拥有单独的屋顶露台和花园,保证最大限度地与大自然接触的同时降低高密度集中的感觉,建筑结构高度合理化,每个建筑单元都满足了交叉通风和设置大量开口的要求,该综合体形成了村庄般的住宅集群,以此呼应山坡的开发,将建筑和植物融合在一起,营造非凡的生活体验案例分析2:有机住宅—新加坡阿德摩尔住宅ArdmoreResiden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