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35365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创设既“时尚”又“实用”的教学情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既“时尚”又“实用”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创设情境一时成了很多一线教师追求的“时尚”。然而,静下心来思考:实际教学中,在“热闹花哨”的情境背后,究竟有多少产生了真正的实效?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呢?从而,我有一下三点深刻的体会。 一、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让
2、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需要的环境,到处都存在着教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数学教学实际中,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是配置一些生活原型,有些问题不能真切的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创造活动设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和场景,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和体验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例如:“圆、角、分”的教学中,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活动前准备好1角、5角、1元、2元等面值人民币共10元,提出要求和注意问题.....通过模
3、拟经历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会熟练了换算,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拓展“生活时空”,教学要突破课时和教室这个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融入社会,体现教的过程性,体现大数学教育观。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或为课堂教学搜集材料,做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同时,走向生活也为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波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4、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种活动不是让学生将已学的只是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这个“魂”,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几点:1.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提高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性。问题太易,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开展;太难,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思维无法深入。2.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进程序列性。在课的一开始,一般呈现“诱导式”的问题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多地创设“过渡式”的
5、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教学内容完成时,可以创设“归纳式”问题情境。3.创设问题情境要讲究灵活性。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灵活机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也是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教师提出来的,也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问题情境设置出来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三、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动一动、试一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投其所好”,让他们亲自动手,感知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一。其二,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认知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
6、观形象性,学生可以借助活动获得鲜明的感知,有利于掌握规律、抽象方法,从而为升华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创设适当的活动情境,已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例如:一位教师教学“面积单位”时,先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选方格,动手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学生们热情高涨,一个个稚嫩的脸上透着十分的认真,都低着头用笔、尺在书的封面测量着,有的说封面的面积是33个小格,还有的说封面的面积是214小格......教师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学生们思考后说:“是我们
7、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不一.”“那怎么办?”“我觉得只要把测量单位统一就行。”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自己动手、自己测量,通过学生测量的结果有差异而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启发思考,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探知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总之,创设适合学生的各种情境,使学生主动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自主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蕴藏在学习活动中的快乐,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其创造个性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