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46080
大小:40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案例分析建平实验中学赵希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不仅是能激发学生当堂课的求知欲、而且是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的缘由之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尤为重要。一、什么是问题情境?例:上课铃响了,物理老师张老师面带笑容走进教室,完成了必要的课前“仪式”后,同学们静悄悄地坐下了。张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端端正正用彩色粉笔写上一行大字加一个大的数学算式:“今天我们学习:100+100≠200”……张老师刚一落笔,静悄悄的教室一片嗡嗡声,老师缓缓地转过身,诧异的看着同学们:“有什么不对吗?”教室立即又安静了,有胆大的几个男同学却忍不住啦:“老师
2、:100+100怎么可能不等于200?”“老师:你今天到底上物理课还是数学课呀?”“老师:你今天是不是又要给我们表演什么特异功能呀?”……张老师一脸严肃:“怎么可能上数学课呢?今天我们要学的物理内容就是100+100≠200。你们想知道我们要研究的这个‘100+100≠200’是什么物理现象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想。”“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做一个实验,做完实验以后,我们看哪个组的同学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最先发现: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个‘100+100≠200’到底是什么物理现象。今天,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两杯液体:一杯100ml的水、一杯100ml的酒精,现在请同学们检查一下两杯液体的体积是不是
3、都是100ml,其中,红色的是酒精,无色的是水。如果没有错,就请同学们将一杯液体倒入另一杯液体之中,然后请同学们读一下两杯液体的总体积是多少。”同学们一个个兴致极高地检查两杯液体的体积,没有组提出有问题。同学们便按老师的要求做实验。很快有的组员高高地举起了手兴奋地叫起来:“我们知道了!”“请保密!”张老师赶紧说,“还有没有组发现我们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是什么?”很快相继有很多组的同学举起了手。张老师请了一位手举得老高老高都要站起来的同学:“请你说说!”这位同学兴奋地说:“因为我们组将100ml的水倒入100ml的酒精中以后,发现其总体积没有200ml,我们想今天要研究的现象就是:100ml水加10
4、0ml的酒精总体积不等于200ml。”老师刚要请他坐下,他急着说:“老师,我还没有说完呢,您不是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吗?我们组通过实验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100ml的水加100ml的酒精其体积不等于200ml?我们非常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上面的案例就是一个问题情境(也可以说是两个问题情境——一个问题情境套出另一个问题情境),它是张老师在引导同学探究分子运动论中的“分子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结合上面的案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什么是问题情境。在上面的案例中,张老师板书的“100+100≠200”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100+100=200”相矛
5、盾,而且矛盾冲突还很尖锐。同时,一位物理老师板书“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一个数学运算式而不是什么物理内容,这也是一个矛盾冲突。这两个矛盾冲突尤其是第一个矛盾冲突,引起学生内心的激烈冲突,动摇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醒学生的思维:“我们要学的物理内容到底是什么?为什么100+100≠200?……”;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很仔细地聆听老师的实验引导;很快地进入实验——观察、实验、再观察、分析;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同时发现并提出新问题(一个问题套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100ml的水加
6、100ml的酒精其体积不等于200ml?(……我们可以想象,接下来老师让同学们进一步自主探究“分子与分子间是否存在着间隙——100+100≠200”的主动场面啦。)从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所谓问题情境首先要蕴含问题,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就是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为什么100+100≠200?为什么100ml的水加100ml的酒精其体积不等于200ml?)。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100+100=200、100ml的水加100ml的酒精其体积应该等于200ml)不能解决新问题(100+100≠200、100ml的水
7、加100ml的酒精的体积小于200ml)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必须弄明白:为什么100+100≠200?为什么100ml的水加100ml的酒精其体积不等于200ml?),个体(学生)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迫不及待地进入探究活动)。二、任何“问题情境”都是有效的吗?不!例:上课了,张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