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70732
大小:56.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以学定教三部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学定教三部曲【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这段话则明白地告诉我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应依据学情而定。可见,我们前辈的教育理论中早已渗透着“以学定教”的理念。【关键词】:以学定教、依据学情决定教学内容、依据学情把握教学流程、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2、。”这段话则明白地告诉我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应依据学情而定。可见,我们前辈的教育理论中早已渗透着“以学定教”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着类似的阐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课堂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去激发孩子的主体意识与进取精神呢?换句话
3、说,我们怎样科学地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呢?一、课始:依据学情决定教学内容1、质疑课题法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内涵丰厚,不断揣摩、质疑,便能生出许些疑问。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便是作者所要阐述的要素。让孩子质疑课题,发挥它们的主动性,孩子们神游千里的思维能生出新鲜绮丽的问题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通过自读课文能解决这些自我生发的疑问,课文也便读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便把握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杨献荣在执教《触摸春天》时是这样开课的。师: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生:春天不是季节吗,怎么可以触摸呢?师:这个问题有价值,作者一
4、定要回答的。生:怎么触摸春天?师:一下就问到课文重点内容了。会问!生:是谁在触摸春天?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师:弄懂这个问题,也就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了。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找答案吧。这样轻松明了的导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孩子质疑问难的能力及思维能力,又简洁地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为下一环节“抓住重点,感悟语言”做好了铺垫,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2、初读摸底法一些名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经常会问两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知道了孩子哪些懂了,懂到什么程度;哪些不懂,下面的环节
5、细读文本,品悟课文,老师便可依据学情有的放矢,确定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了。二、课中:依据学情,把握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只能是预设,教学流程却是动态生成的,里面蕴含着教者的智慧:重难点怎么突破,怎么扎实地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怎么实现人文的熏陶与飞跃,怎么去凸显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学流程中只是老师在不断地说,不断地演,孩子在听,那么这便是僵化的满堂灌的课堂,老师演得再生动,学生只是被动的,他们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学习能力得不到历练。只有依据学情设计的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流程才是灵动的,才是动态生成的。这样的流程里,
6、师者凭其教学的睿智,凭其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能依据学情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设计以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唱主角,他们的才气、个性便能得以充分的张扬,他们的思维便能得以充分的拓展,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创新能力便能得以充分的激发。1、对话式教学流程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凸显的是平等与交流,是尊重与合作,是激发与碰撞。师生对话,教师“话”的是开启,是引发,是抛砖引玉;学生“话”的是主体,是潜能,是创造。这种对话形式可分为情境式对话与研讨式对话。情境式对话是就教材中的某一重要内容展现文本情境的对话,或展开想象生发拓展出延
7、伸文本情境的对话。其旨在以境展情,展现出文本之情,凸显出学生之情,在对话中习得语言。研讨式对话是就文本中某一值得探讨的主题展开对话,或探讨现象的是与非,或探讨人物的形象、品质与情感,旨在对话中感受人文性,在对话中明了价值观,在对话中学习写作方法。下面是省级教坛新秀官正华老师执教《清贫乐——村居》的教学片断,让我们从中感受“以学定教”,对话式学习法的魅力。师:辛弃疾用46个字描绘出了一副乡村美好、和谐的画面,还写进去了自己的心情,找出这个字,圈一圈。生:“喜”字。师:你喜欢什么,带着喜悦的语气尽情地读吧。生:入情入境
8、地朗诵。师:你喜欢的是什么?生:大儿的勤劳。他一人在地里辛辛苦苦地干活,为家里作了奉献。师:从哪儿看出他辛苦?生:图画上大儿都流汗了,正扶着锄头休息一会儿呢。师:你还利用插图来思考,真会读书!这时你仿佛想到哪首写种地辛苦的诗了?生:《锄禾》。师:同学们,齐声把这首诗送给大儿吧!生:齐读。(读得声情并茂)师:还有谁喜欢什么?生:中儿,他心灵手巧。图画上中儿正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