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822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华丽转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华丽转身 内容摘要:自2011年新课标(修订版)实施以来,无论是教材编写体系,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在革故鼎新,从有效课堂的落实到高效课堂的追求,无不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强调学与教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学定教不是单纯地为学生补漏,为学生固化知识体系,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等去构建课堂,重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以教定学以学定
2、教新课标 自2011年新课标(修订版)实施以来,无论是教材编写体系,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在革故鼎新,从有效课堂的落实到高效课堂的追求,无不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语文人?脚前行,努力摆脱禁锢学生发展的藩篱,寻求去除杂陈,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教学程式,然而更多的探索指向了“教”的方式方法的改变,而忽略了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深蒂固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是束缚教师的枷锁,总认为教师教好了,学生自然就会学好,殊不知“教”和“学”5之间有着一道鸿沟。忽视学,单纯
3、追求教,只是高耗低效,往往语文教师觉得累,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却收效甚微,便开始埋怨这,埋怨那,岂不知学生这一容器能容纳多少,学会了多少。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强调学与教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学定教不是单纯地为学生补漏,为学生固化知识体系,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等去构建课堂,重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的教学模式侧重教的效果而忽略学的成效,致使许多教师在平时课堂抑或大型公开课中,一味追求教学手法的新颖,教学环
4、节的紧凑,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促使教师为博得观众(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而花样繁多,忽略的是学生心灵的顿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应知道语言需要心平气和的参悟,需要逐字逐句的体会,需要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这一要旨就指向了学生学的过程,建构在学的基础上去为学生指点迷津,这就要以学生的学指向教师的教。学生要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不需要的,我们坚决不给,不能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代替学生的理解。笔者拜读过贾志敏老师撰写的这样一则案例:一位老师执教《砂轮的启示》一文时,教师对教材钻研是深刻的,理解是全面的。在课堂
5、上,老师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把课文里的知识点嚼得又细又碎,欠缺的是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叫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朱伟伦也在场听课,还被邀上台,请他抒其感言。他步上讲台说:“老师分析得十分精辟,我很钦佩。其实,我在写的时候,似乎没有想得那么多,那么深……”原来如此,闻者释然。这也许就是对以教定学带来的奇货的痛释。痛则思过,我们如何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华丽转身呢?5 牧羊人在牧羊时总是把羊赶到水草丰腴的地方,让其自由选择,慢慢享用,并没有告诉羊吃这种草有营养,怎样张开嘴,怎样咀嚼,羊自然懂
6、得取舍,茁壮成长。我们语文人何不向牧羊人学习,把学生带入到精彩的课文中,让学生自由摄取,徜徉其间,对于消化不了的“草料”而又必须补充的“营养”,我们再去加工精细,以利下咽,或许这是对学生成长的助推器。“以学定教”并非不教,需要从教与学的观念的转变。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华丽转身。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
7、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切不可以教师的一家之见去让学生追求“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只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可越俎代庖,
8、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模式就是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就是教师在强行灌输,学生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5 其次,是教与学内容的华丽转身。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不是只看教师教什么,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拟定,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要学的内容,也就是要教的内容,而不是基于教师的理解去确定的教学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