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doc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doc

ID:55016516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doc_第1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doc_第2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doc_第3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意义和特征,从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教师的教学策略两方面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导学制的组织模式正符合“终生学习”的时代发展需要,从“人的发展”本质处考虑,核心是贯穿“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关键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运用生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2、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现在大多数课堂我们一直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还没有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式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听。基于对“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尝试、创造和发现的机会”的思考,我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为例,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意义及特征近年来,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

3、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著名教育家邱学华主张数学教学应该通过学生的尝试性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著有《尝试教学法》等多部论著。很多教育专家对“学生自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指把学生的预习自学放置于教学的教学活动之前,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合理整合,改变传统知识点传授的面面俱到、学生知识经验“0起点”的授课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有本质上的区别。不仅表现在顺序上的不同,而且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存

4、在本质区别。“先学后教”主张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强调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者与经验,文本之间的多元互助,实现自身各方面的需求,因此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反思性。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施步骤如何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预先自学了,我们教什么?这里从学生的“导学、自学、讨论”的预习策略和教师的“分析、解惑、思辨、提升”的教

5、学策略两个方面实施完成。(一)、“导学、练习、讨论”的预习策略江苏省泰州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方式是在上课以后,教师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中学,学生自学之后完成“自学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但我们发现,这种方式的“先学后教”受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而学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受到制约。与此不同,在执教《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把预习活动放置到上课之前,“先学后教”呈现出开放的态势。1、导学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准备若干个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和一个长12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

6、片。随后提出导学问题:⑴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⑵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样的长方形?⑶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⑷怎么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安排好具有挑战性的导学问题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开放,他们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方式进行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着“导学”问题贯穿于自学的全过程。2、练习练习是学生经历自学后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生通过“导学”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而练习的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把零碎的知识

7、结构化,把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使肤浅的认识深刻化。通过简单的练习,巩固自学效果。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完成导学后,布置他们完成书本上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3道题。这四道题型和例题相似,都是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从而达到巩固“导学”的效果。3、讨论讨论是自学后的质疑与反思,是更深层次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把疑问带到课堂,让后续的学习富有长效。每次学生自学后,都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有没有最小公因数?还有没有找最大公因数的其它方法?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学生的“先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学生的数

8、学交流、数学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得到了发挥,预习效果令人惊喜、折服;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得到了时间保障,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了有效的激活。(二)“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