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42718
大小:34.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7
《高科技IT行业运营管理解决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IT企业特点:1、人力成本高《2008年度薪酬状况白皮书》显示:IT行业年度平均薪酬达到39512元,高于房地产业的38562元及金融证券业的37870元,而IT行业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也决定了人力成本是IT企业成本的最主要组成部分。2、人才流动率高IT行业员工平均年龄25.8岁,平均任职时间不足2年,离职率超过25%,人才流动率高也是导致IT企业支付高薪原因之一。3、员工满意度低IT行业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特点决定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而人才密集型特点又决定了在IT企业中“高估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了IT企业员工的满意度普遍不高,而员工满意度低也是要求加薪
2、和离职的主导因素。4、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IT行业的服务方式决定了IT企业的各项业务开展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客户需求-研发-销售-实施-服务,每个业务环节的服务对象都是客户,客户满意度是IT企业追求的目标。5、利润核算过程繁复软件企业项目成本构成:人力成本+销售成本+开发成本+实施成本+服务成本,核算周期长、核算内容多,难以高效准确的计算项目成本,更难以对成本支出进行有效控制。IT企业管理需求:·提高企业执行力——以有效保障推动战略落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现有人力成本达到输出利润(人均产值)最大化·提高员工满意度——以变相节约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提高业务衔接精确
3、度——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市场赞誉度·提高成本管控水平——以降低项目成本提升利润比例精确管理解决方案:1、精确执行体系>管理参数具体化:在精确执行体系中,通过责任状控制程序来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分解,使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明确责、权,按照既定的考核权重、考核标准与考核周期推进战略落地与执行。管理层还需要同部门级别的人员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使得计划目标能够进一步细化分解,成为可执行的工作任务,实现战略目标的切实落地。管理参数具体化使每一个岗位特别是管理岗位的人员都清晰的掌握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好做坏的标准是什么?做好做坏对个人的影响如何?>管理过程透明化
4、:企业管理中的“黑箱现象”一直是困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难题,企业的透明化管控是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和改善的依据。通过日记和任务管理,使得员工工作情况及时汇报,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质量;管理者可随时了解任务进展的详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管理工作更有效;结合目标,通过管控,有效控制实施过程与目标计划的偏差。通过有效的管理工具实现管理过程的透明化,以达到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的执行效果。>管理行为人性化:精确执行体系包含了公平公正的激励体系,在激励体系中,对员工的激励奖惩都依据具体的管理制度来实施,制度对企业所有员工都是一致的,保证
5、了奖惩有据可依,制度完全落实,公平公正。通过精确执行体系的建设我们不仅要提高企业内部执行力,同时让员工清晰理解自己所在工作岗位上的责、权、利,回归现实,提高满意度。在精确执行体系中,提供及时、直观、客观的员工个人工作绩效数据分析,使得员工在个人的工作平台上面,能够随时了解到自己所完成的工作绩效质量的高低好坏,2、精确业务体系管理流程精确化IT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包括:客户开拓、形成商机、销售跟踪、项目报价、合同签订、财务收款开票、项目实施、客户验收、客服服务等环节。在传统业务管理方式下各业务环节的信息传递大部分以口述完成,效率低下,易发生信息递减及信息偏差,纠错成本高
6、;销售、实施、客服多口径面对客户,同一信息多次重复客户无所适从;项目信息分散,历史信息、实时情况、未来进展无法及时掌握。导致企业内部产生矛盾、员工满意度降低、人员流失增加、企业效率低下,对外则实施成功率降低、客户满意度降低、市场信誉度降低——IT企业亟需精确衔接的业务管理体系。精确业务体系,通过建立规范标准的信息传递渠道、精确的业务体系环节衔接来减少信息的遗失与递减,实现客户、销售、实施、服务各环节手递手的信息交互。3、精确成本体系精确成本管理体系以预算制为管理办法,通过管理工具实现对每个项目、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成本支出进行记录、查询、分析与管控,并能够对每个项目
7、的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提醒、查询与汇总。精确成本管理让多人的工作由一人完成,人力资源大大节省;核算过程透明公开,核算准确率高;预算控制体系化操作,让降低成本不再成为空谈;实现综合统计、实时查询,使得管理决策有依有据。精确成本体系不仅体现了对成本支出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同时实现了对企业销售回款情况的精确汇总与科学预估,大大提高企业领导者对整个企业经营收入、运营成本及净利润的管理效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