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19682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2-06
《羽毛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说课稿同乐镇中学庞亚娟一、指导思想 本课是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悟。自主探究,合作学练,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创造性作为设计目标,强调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态度上积极发展,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教学内容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由六年级组成,纪律较好,思想活跃,具有一定
2、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基础。虽然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热情很高,但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领悟能力强弱不同,对羽毛球技术的掌握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本课的重点是学生的学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教,使学生有效的学,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材分析 ..羽毛球运动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等特点。并且球网较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锻炼反应力、观察力、应变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且在羽毛球运动中击球相对较多,可提高练习者的速度和耐力,又可在相互对打回合中揣摩对方意图,锻炼心理素质。因此羽毛球运动具有很高的锻炼
3、价值。本年级羽毛球课共16课时,本次课是第5次课,学习的内容是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是羽毛球击球技术的基础,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击球点的选择上。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明确在羽毛球比赛中应用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时机。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75%左右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25%左右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提高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造、懂得欣赏。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击球点的选择。 难点:上下肢协调
4、配合。七 、教学过程 1.在准备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做徒手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2.课的基本部分分复习和新授两部分。 (1)复习阶段 通过对以前所学正手发高远球的复习,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状态。.. (2)学习新知识阶段 新授部分的教学我采用教师引导--启迪--指导--帮助,通过学生观察学习--尝试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馈学习--成功体验--观摩学习--评价不同层次的组织,让学生在运动中不知不觉的学习、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在组织上,以小群体合作的形式为主,发扬合作学练的
5、优势,使学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练、共同创造、教师的共同参与中自我体验、相互评价、相互促进。 第一阶段:通过国家级教练的教学视频,学生徒手模仿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并在教师的鼓励与纠正下完善徒手动作。 第二阶段:学生通过有球练习,强化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 第三阶段:通过练习及教师的纠正,进一步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 第四阶段:展现风采,教师找出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提高表现能力。2.结束部分:通过学生的自我放松的方法来放松肌肉,使学生由高度的兴奋状态过渡到相对的稳定状态,使身心都能得到调整和放松。 八、教学评价 1
6、.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的评价方式: (1)观察评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及时评价。 (2..)技术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评定,肯定学生正确技术动作,同时纠正错误动作,从而提高学生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动作。 (3)比较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选出两组学生进行正误动作对照示范,通过示范评价,让学生更直观、更快的掌握技术。 2.教学中学生采用以下的评价方式: 自评、互评: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采用自评和互评,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学生能较好进行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
7、教学效果。 九、运动负荷预计 练习密度预计:3—35% 最高心率:130课平均心率:100次/分---110次/分..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设计 同乐镇中学庞亚娟一.教学内容: 羽毛球 二. 目的任务: 1.明确击高远球在比赛中应用的时机。 2.通过练习使75%以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25%左右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及高远球技术。 3.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造、懂得欣赏,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重难
8、点:重点:手腕的屈收动作。 难点:击球时机。 三.教学流程(一)开 始 部 分 二分钟 1.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 3. 宣布本课内容 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4. 检查服装。 5. 安置见习生。 组织队形: 要求: 1、集合快、静、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