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ID:479816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09

上传者:U-944
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_第1页
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_第2页
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_第3页
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_第4页
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文献综述基于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前言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完善,网络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重点。同时也应运而生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学说。校园网的建设有利于学校与外界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1],如通过Cernet(中教网)与国内外各院校、各部、各省等相连,又如通过Internet与各国相连;校内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如校园行政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各年级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远程检索和资料阅读系统等等。可以和企业的Internet/Intranet对比,但在应用中由于教学等需要而具有特殊性,如对多媒体教学传输的需求。因此,我们充分考虑校园网应用需求来确定解决方案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授课模式,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远程教育所无法实施的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局限[2]。它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由原来对教学的完全支配者变成了学习的支持者,他负责系统设计、开发以及维护。对于学生来说由以前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变成自我探索、发现、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学习,学生不仅仅要像从前一样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和探索相关的知识和资源,学生的学习范围和交流对象也随着网络延伸,并且可以进行协作化的学习。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教学时不能在因循从前的一套模式,而应该根据新的学习、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在线学习系统主要是以论坛的形式。论坛里面可以学生之间交流和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学生之间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成果。师生交流主要是学生向教师询问问题和教师布置作业,发布通知等等。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虚拟教研)提供了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3](与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网站提供一种学习资源,以实施网络辅助教学及教师个人的生活感悟、学习体验、工作体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支持,扩充了学习资源、锻炼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能力、培养了合作和共享的行为习惯。提供一种师生交流的平台[4],为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平台,作为传统课堂教学交往的一种补充和延伸 (师生通过交互、交流、碰撞产生的新的信息,是学生的体验与教师体验的结合,可能是一种直接的经验)。优秀特色主题网站的主题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呈现出清晰的知识加工线索和丰富的学习活动;信息组织方式使用了符合主题需要的图片等多种美学元素、清晰的导航和合适的信息量。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可以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师生在线交流给教学工作确实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讲义及有关学习资源放在系统上供学生课后复习,这样学生随时都可以上网浏览,也省去了复印的麻烦;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交作业,就省了收作业发作业的麻烦;师生可以随时通过系统交流或讨论[5]。事实上,目前很多老师已经不同程度的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比如提供电子讲义、收作业等等。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就成为比较迫切的问题。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除了能够为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高质量地参与学习讨论提供服务以外,还主要表现为学习的协同性和情景宽松。系统允许教师与学生、学生相互之间展开高水平的动态互动。由于资源和观点可以共享,每个人都可以参加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课程材料(如讲课和教科书)和来自其他学生的评论作出回应,可以在较大的对话情景中参与自己关心的话题,自己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虚拟教室中形成的这种平等环境和协同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及学习效率[6]。同时,系统上的学习步骤、顺序、内容等多方面的选择主动权都属于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原来的对象性被动地位转变为活动的主导者,而原来意义上的教师则往往是以图像、声音的形式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成为被选择、被评论、被质询的对象。由于信息资源易得且极具丰富性,这就对学生学习技巧、选择技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和信息展示方式的客观性,使学习效果就更加依赖于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科学性。ASP.NET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并提供以最少的编码量建立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必需的若干服务[7]。作为.NETFramework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发人员在编写ASP.NET应用程序的同时也可以使用到.NETFramework提供的标准类库。同时也支持由任何与公共语言运行环境(CLR)相兼容的编程语言,包括MicrosoftVisualBasic,C#,JScript.NET以及J#。这些编程语言能够让开发人员在编写ASP.NET应用程序的同时享受到来自公共语言运行环境,类型安全,继承以及更多方面的益处[8]。选择ASP.NET[9]作为系统开发工具正是因为其具有与HTML文件完全结合、容易编写(无须编译和连接过程)、面向对象(可用ActiveX控件扩充)、平台无关性(可以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 )的特点,完全满足网络学习系统平台开发的要求。运用这种技术设计出来的系统,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软件,只需通过一个简单的浏览器就可直接访问系统。由以上开发工具设计出来的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在安全性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网络交互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在线注册来获取进入系统的权限并可根据所获权限自主选择课程进行网上学习,系统随时响应用户的相关操作。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因其具有的较大的灵活性、开放性、易操作性,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等特色而受到学生用户的青睐,网络学员人数亦连年高速增加,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前景一片光明。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潜在的庞大的网络学员人数以及相关开发技术手段的保证,这些都使得基于WEB[10]的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开发具备较大的可行性二、主题部分2.1历史背景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在新课程中“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1]。当前,各学校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增强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方面考虑加大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络已悄然无声走进了中小学校园,江苏省也努力推动“校校通”的发展,使爆炸式无限增殖的社会资源与文化资源用某种方式(如(3+X)+YZ)的架构动态地组织起来,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校园网络建设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更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大多数有条件的学校已完成了校园网硬件工程建设[12]。然后,多年来都对校园网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很大的误区。例如:认为网络建设越高档越好,在建设中盲目追求高投入,对校园网络建设的建设缺乏综合规划及开发应用;认为建好了校园网络,连接了Internet,就等于实现了教学和办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而缺乏对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应用培训,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积累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校园网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所应发挥的实际效益。校园网不只是一个应用产品,而是一个网络操作系统,是一个像WINDOWS那样的技术平台。在校园网平台上可以开发延伸很多web应用级产品。是为那些没有服务器资源,但有强大的信息创造能力,需要大量免费的网络应用程序 的个人及小型公司提供的新型网络操作系统。校园网是一个以人、人与人的关系网络和应用产品为核心,通过认证、授权与开放接口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的一个庞大综合社区服务平台。2.2现状和发展方向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作为网络教学的一部分存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作为网络教育的一部分,在美国、日本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已较为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与网络教学有关的新技术、软件及应用课题[13]。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教学,克林顿政府曾宣布要把教育广泛地建立在INTERNET上,1996年向全体公民提出:2000年以前把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上。美国教育部投资7800万美元用以建立网上课程,联邦政府用20亿美元推动所有中小学生使用电脑。为了实现克林顿政府宣布的计划,国家每年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达100-200亿美元。这一举措旨在为美国教育界抢占教育国际化新的制高点做准备。在日本,网络教学多用在校内研究生和高校之间的课程交流上,主要利用ISDN和ATM网络进行远程的双向电视教学,同时注重多媒体教材的建设并积极开展网上教学实验。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以网络为基础,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应用CAI课件。为了保证质量,开放大学还提供了一系列辅助体系,比如学科和课程结构体系、多媒体教材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学生自主体系等。2001年2月,英国高等教育基金理事会拟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E-university”计划,计划通过英国已有JANET当作超级JANET网络系统,向全球提供网络教学。目前国内的网上教学系统数量很多,良莠不齐。一些正规的网上教学系统,技术过硬,网页画面优美,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有试题库、资源库、网上答疑系统、交流反馈系统等等;另一类是由学校自己开办的,主要面向对象是本校的学生,一般只给学生提供了试题库[14],供学生进行浏览和查询。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小学和幼儿园也加入到在线交互网站的队伍中,但目前的幼儿网站还主要是供幼儿的父母浏览的。总体感觉这些系统较重视题库的建设,大多数教学系统都建立了题库系统。有的教学系统建立了答疑系统,但这种答疑系统是以简单的BBS和Email的方式进行的。很少有教学系统建立考试系统和资源搜索系统。目前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教学资源都不是很丰富,只有题库系统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一些系统网站的题库采用了动画效果,比单纯的文本更能吸引人,除了包含大量的课本知识外,还增加了课外知识,尤其是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看来这些教学系统已经感觉到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基于Web[15] 的异步教学方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在网站上推出了网络课程,并初步建立起远程考试系统、师生在线交互网站、资源库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网上学习环境。2.3评述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虽然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实际应用到教学中,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让学生老师都得到不同的帮助,但是目前的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得到解决。(1)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处于缺乏整体规划和高度无序的局面;没有共建共享机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非常普遍,不仅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而且必然影响系统网站建设和应用的发展进程。(2)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许多学校尚没有出台师生在线交互网站网站建设和应用的配套管理办法。在这类学校里,教师参与系统网站建设与应用的投入不计作正式工作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系统网站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校园网师生论坛系统建设与应用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导关注的重点仍是如何更好的发挥系统网站辅助教的作用。只有个别网站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开始从促进有效学习的角度认识系统网站的作用。系统网站在教育中:“没有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即使系统网站走进课堂,也是无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相反只能是成为传统教育强化记忆的工具。另外,没有丰富优质的数字资源做支撑,即使再好的教育观念或教学设计的方法,也无益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总结部分“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事业蓬勃兴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教育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支持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并提出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数字化校园,广泛的收集各种信息素材、更新教学方法,组织好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电子化、形象化、声像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重难点。让绝大部分的学生通过网络能把学习的内容消化吸收,使部分学生有余力去学习他喜爱的学科,做他喜爱的事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这样,不仅保护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素质教育,达到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目的。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将更贴近实际,与时代同步,也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教学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的高质量人才。 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要建设一个符合中小学学校教育目标的有效的校园网络,是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可以说,数字化校园的每一个功能都对教育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系统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在线学习的优势,避免不适合于在网上师生交流的知识内容和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情境和协作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的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的编排中和知识点的划分中尽量保持每个知识点的独立完整;保持课程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参考虚拟学校以及网上BBS网站的概念,学生通过系统注册,以会员形式登录系统后,可以浏览信息、讨论主题,还可以发表帖子,也可以编辑修改自己的文章。“访客”登陆后,可以进行评论,若未登录,只能浏览文章。教师可以“版主”身份登录,可以在自己版块内浏览会员的文章、回复会员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进行相关处理,如修改版块信息,帖子回复置顶、删除、屏蔽。如果是超级管理员登陆,可直接跳转至后台,除以上所有功能外,还可以、修改界面面,设置版主等。该系统的应用,使得师生交流学习过程可以实现双向互动,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并且本系统功用齐全,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四、参考文献[1]林秋生.基于数据库的ASP新闻论坛系统[J].中国传媒科技,2002,12(2):42-46.[2]陆宏.协同式网络系统的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1998,12(4):23-26.[3]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J].中国电大教育,1999,6(3):38-41.[4]AndreaHeusser,PeterScheuerman.PersonalServiceAreasforMobileWebApplication[J].NorthwesternUniversity,2004,189-201.[5]张伟远.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6]邓文渊,陈惠侦,陈俊荣.ASP与网络数据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67-289.[7]刘兵,欧阳峥峥.Web高级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8]姚奇富.网络辅助教学理论与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9]陈武,袁国忠译.ASP.NET3.5入门经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0]沈士根,汪承焱,许小东.Web程序设计-ASP.NET实用网站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张跃廷,王小科,许文武.ASP.NET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2]ScottAllen.RoutingwithASP.NETWebForms[J].MSDNMagazineYear:2009,12:23-15.[13]MarkScott,JohnLynn.BuildingaWeb-BasedAnalysisSystem[J].CalcifiedTissueInternation:2005,132-140.[14]Collina,Allan.TheRoleofComputerTechnologyinRestructuringSchools[J].PhiDeltaKappan.1991,73(1):28-36.[15]张永和.ASP.NET下对XML文件内容的操作[J].电脑编程技术与维护,2006,40(6):46-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