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新课标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新课标

ID:47959225

大小:148.8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新课标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新课标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新课标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新课标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新课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新课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新课标【邢台二中方毅】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说明:1、依照《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的形式、内容,编撰此文。此文涉及语文学习和应试的具体步骤及方法,具有事半功倍之功效,适用于高中各年级。2、复习时应当遵循“脚踏实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思路,抓基础,抓方法,重积累,重能力,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3、注意处理好“课本”与“课外”关系,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迁移出来,避免高考备考不注重课文、不注重积累的弊端。4、注意平时真正以“语文

2、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为指导思想进行语文复习,关注生活,留心社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5、新课标试卷结构:试卷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部分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部分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选考题25分。第Ⅰ卷阅读部分必考题(45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概念与考点:论述类文章指的就是社会科学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共有七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理解

3、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就这些句子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主旨句、关键句、线索句、过渡句,包括这些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语境义)而言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的信息,指文中最能揭示文章本质意义,或最能显示文章内部的各种联系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内容要点”,指文章的层次分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的命题角度:一是确认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二是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4、和想象”。此项要点主要考查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文章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像的能力,推测某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论述类文章阅读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试题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要依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答题步骤:第一步,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明确每段的中心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尤其要关注首尾段。勾画出关键词,如:可能、将、一些、

5、正在、主要、如果、假如、但是、因此、正是、几乎等,初步掌握全文的意思及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审析题干,确定区间,辨别筛选 在对作品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认知所获得的印象,按题意要求,让试题备选项中的关键词句迅捷回到原文的信息源中,扣紧文本,找到相应语段位置、相关语境,前瞻后顾,整体把握,洞察幽微,辨识细节,追踪筛选。“定位对比”,相互印证。或求同,或求异,或求正,或求反,逐项审查排除题目设置的干扰项(尤其是转述绝对的选项)。有的情况,选项的信息是建立在原文一段或几

6、段相关信息的概括的基础上的,切不可简单机械地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机械地答题。 第三步,对照原文,分析选项,得出答案。(1)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找:找找原文有没有(无中生有);比:[1]比较原文符不符——张冠李戴(偷换概念)、[2]可能成必然(表述绝对化)、[3]将来变现在(不合逻辑)、[4]部分成全部(扩大外延)、[5]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6]说东改道西(答非所问)、[7]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8]未然变已然、[9]强加因果。(2)明确选项是对文章要点的转述方式。选项是对文章要点的转

7、述,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具体变抽象),具体式(抽象变一般),同义变式(变换句式换说法。如:因果与果因,条件与因果)务必有针对性地判断选项的转述,是否符合原文的句间关系及表达意图。把握文体及特征(抓观点,材料和思想。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文言翻译10分)1、考点:(1)对实词虚词的理解:①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如:知――知道、懂得、了解、主持、管理)、②古今异义(中国、亲戚、婚姻、指示);③通假字(知――智)、④偏义复词(国家、窗户

8、、人物狐狸)。(2)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虚词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虽、遂、惟、已、矣、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