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3.会认识并判断勾股数,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灵活应用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
2、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重点与难点 【重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中出示的教学插图和例题. 【学生准备】 三角板、绳子.●新课导入: 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绳子,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观察,做出合理的推断. 你能说出勾股定理吗?并指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学生独立回忆勾股定理,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其题设和结论,教师引导指出勾股定理是从形的特殊性得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追问:你能把勾股定理的题设与结论交换得到一个新的命题吗? 师生共同得出新的命题,教师指出其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追问:“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
3、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能否把它作为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归纳猜想 提问: ①如果改变一下三条边的结数,是否还能摆放出同样形状的三角形吗? ②画图看一看,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cm,6cm,6.5cm,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再换成4cm,7.5cm,8.5cm试试看. ③三角形的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才得到上面同样的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对第③个问题总结归纳,提出猜想: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
4、,13;7,24,25;8,15,17. ①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 ②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给出的三组数作出三角形,得出结论:①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②以每组数为边长作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师生进一步通过实际操作,猜想结论: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原命题、逆命题 提问: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命题1的题设是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结论是a2+b2=c2;命题2的题设是三角形的
5、三边长a,b,c满足a2+b2=c2,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是相反的.归纳出互逆命题概念: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其中一个叫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互逆命题,并思考: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是否也正确呢?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举手发言,教师适时记下一些互逆命题,其中既包含有原命题、逆命题都成立的互逆命题,也包括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的互逆命题.如:①对顶角相等和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
6、等和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追问:在大家举出的互逆命题中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成立吗? 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另一学生纠错.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①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②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原命题不正确,逆命题可能正确.③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就是命题中题设与结论“互换”的关系.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命题的题设及结论,让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所示,△ABC中,AB=c,AC=b,BC=a,且a2+b2=c2.
7、求证:∠C=90°. 追问:要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只要证明∠C=90°,由已知能直接证吗? 教师引导,如果能证明△ABC与一个以a,b为直角边长的Rt△A'B'C'全等.那么就证明了△ABC是直角三角形,为此,可以先构造Rt△A'B'C',使A'C'=b,B'C'=a,∠C'=90°,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证明思路,证明了猜想的正确性.教师适时板书出规范的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所示,作直角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