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一、语言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 静女其姝(shū) 自牧归荑(kuì)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自我徂尔(cú)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匪我愆期(qiān)解析:A “氓”应读méng。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 夙兴夜寐 踌躇满志 受益非浅B.及尔谐老 言笑晏晏 屡试不爽 虚怀若谷C.若即若离 尔虞我诈 泣涕涟涟 信誓旦旦D
2、.载笑载言 其黄而殒 怡然自得 温文尔雅解析:C A项,非—匪;B项,谐—偕;D项,殒—陨。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爱而不见 B.匪女之为美C.隰则有泮D.反是不思解析:D A项,“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B项,“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荑草);C项,“泮”通“畔”,边,岸。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室劳矣靡:没有B.无食桑葚食:吃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D.将子无怒将:将来解析:D D项,将:动词,请,愿。5.下列各句中,没
3、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B.三岁食贫C.桑之未落D.二三其德解析:C A项,“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B项,“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D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三心二意。6.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以我贿迁B.至于顿丘C.女也不爽D.泣涕涟涟解析:C A项,“贿”古义是“财物,此指嫁妆”;今义是“贿赂”。B项,“至于”古义是动词,“到,到达”;今义,作连词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项,“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C项,“爽”古今义
4、均有“差错”之意。7.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秋以为期B.以我贿迁C.以尔车来D.以望复关解析:AB A、B两项,“以”都是介词“把”;C项,“以”是介词“用”;D项,“以”是承接连词,可不译。二、阅读鉴赏6(一)阅读《蒹葭》,完成8~9题。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②从③之,道阻且长。溯游④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⑤,白露未晞⑥。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⑦。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⑧。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⑨。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注】①蒹葭(jiānjiā):芦苇。②溯洄:逆流而上。③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④溯游:顺流而下。⑤萋萋:与下文的“采采”均指茂盛的样子。⑥晞:干。⑦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⑧跻:高。⑨坻(chí):水中的高地。⑩涘(sì):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8.《蒹葭》这首诗歌中描写了很多景物,请描绘景物特点并简要赏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的,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答案:这首诗歌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清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
6、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这首诗歌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不畏艰难的执着追求。9.《蒹葭》这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解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重章叠句宜于咏唱,于反复中表达隽永的情感。答案: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共九十九个字,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
7、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参考译文:河中芦苇莽苍苍,晶莹露珠凝成霜。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再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河边芦苇茂又青,晶莹露珠一层层。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求,道路艰险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求,仿佛就在河之洲。河边芦苇郁葱葱,晶莹露珠明晃晃。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旁。逆流而上去追她,道路艰险曲又弯。顺流而下去追她,仿佛就在水中滩。(二)阅读《关雎》一诗,完成1
8、0~13题。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0.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