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84721
大小:71.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1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经》两首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68010151】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 A项,“爱”通“薆”,“见”通“现”;B项,“说”通“脱”;D项,“无”通“毋”。【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68010152】A. B.C.D.【解析】 A项,不要/没有;B项,均为说;C项,代词,它的/助词,无实义;D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答案】 B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68010153】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解析】 A项,至于:古义是“到达”,今义则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以为:古义是“把……当作”,今义则是“认为”。C项,三岁:古义是“多年”,今义则指三岁的年龄。【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68010154】例句:应是绿肥红瘦A.夙兴夜寐B.匪我愆期C.三岁食贫D.其黄而陨【解
3、析】 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延误。C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答案】 C5.名句默写。(1)《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答案
4、】 (1)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2)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3)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一)阅读下面的诗歌《蒹葭》,完成6~8题。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6.诗歌是怎样来写“伊人”这一形象的?请简要赏析。
5、 【答案】 诗人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伊人”的美丽。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着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伊人”的形象之美;二是通过秋水白露、晓雾朦胧的景色烘托,我们能够想象出她的美。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导学号:68010155】
6、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的,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答案】 (1)描写景象: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2)表达效果:渲染了一种萧瑟冷落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同时,又烘托了诗中主人公凄婉的爱情;还通过对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不畏艰难的执着追求。8.这首诗歌在结构章节的安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7、 【解析】 解答本题可结合对《诗经》的总体了解来进行。重章叠句是《诗经》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之一,其作用是宜于咏唱,于反复中更能突出表达隽永的情感。具体可结合诗歌内容作答。【答案】 (1)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2)《蒹葭》全篇共九十九个字,只变动了十几个字,这样写一是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音韵更加和谐,增强
8、了音乐感;二是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三是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参考译文】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