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49289
大小:4.38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2-01
《荷塘月色-朱自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朱自清题解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导入课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
2、就是写出了《背影》、《绿》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他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作者介绍:祖
3、籍浙江绍兴。字佩弦,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1948年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者介绍: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课文字词生字词:xiè pìduówěngmíniǎonuó煤屑路幽
4、僻踱着蓊郁弥望袅娜sèbóqiànyuánzhàoliǎnjū羞涩斑驳倩影媛女櫂敛裾fànzhuìshāoxìhānwǎn梵婀玲点缀树梢空隙酣眠宛然整体把握:所谓“文眼”,顾名思义,也就是能关系到文章内容结构的关键句。这句“立片言以居要”,一锤定音,定下文章的抒情基调。文章“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问题探究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
5、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如此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4—6段)“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月下遐思”(情)课文结构不静求静得静
6、出静出门小径荷塘进门外内现实带门出去走在路上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江南旧俗推门进来塘的四周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幽雅宁静朦胧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明线:游踪(外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结构重点赏析重点欣赏第4段:首页本体喻体相似点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圆形、舒展、形态相似白花一粒粒的明珠晶莹剔透碧天里的星星忽隐忽现刚出浴的美人纤尘不染清香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淡缥缈1.分析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的修辞手法?荷塘田田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缕缕清香渺茫歌声肩并肩凝碧的波痕脉脉风致静动幽雅宁静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比喻)(拟人)(博喻)(通感)(拟人)(
7、拟人)(叠词)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荷叶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比喻(博喻)排比荷花之洁净荷花之明亮荷花之娇美晶莹剔透冰清玉洁闪闪发光忽明忽暗纤尘不染优雅高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