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3971
大小:6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策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不断激烈,人们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挑战面前有些人从容应对,而有些人消极逃避,自我效能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高校教师,这部分对社会构建起重要作用的群体,高校教师自我效能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教育事业以及个人发展。一、自我效能与教师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部分。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一特定行为可能导致某种结果的主观判断,良好的结果会
2、使行为被激活和被选择: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执行这种特定行为的信念。之所以区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因为我们虽然坚信某特定的行为会产生对应的结果。但对自身是否能够实施这些行为缺乏足够自信或难以实施。所以我们的行为,会受到效能预期控制,就好像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认为获得一个高学历,如取得博士学位会对将来的择业起到很大帮助,但在我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达到目标。同样对结果的预期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部分人认为学历的高低并不代表能力,因而不会追求过高的学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处
3、在积极一致条件时。才会产生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在遇到磨难。挫折时才能承受住压力,坚持自身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结果。(二)教师自我效能感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发展出了教师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在教学领域的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可分为两部分,即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把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用与家庭环境因素相比。认为哪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的信念;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
4、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是教师对教育的作用信心的强弱。后者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以积极改变的能力的判断,即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二、影响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个人因素国内研究表明,学历、教龄、教学能力等因素是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重要的个人因素。辛涛等的研究发现,学历因素是独立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唯一教师特征变量,即那些学历较高的教师有很强的教师效能感。他们更相信自己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好学生。我国升本整合面对着的是在短时间内要从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跃进本科层次的高等
5、教育,职业发展的定位、科研能力的提升等都向青年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在整合中的高校青年教师在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整合2年以上的高校,也能从侧面说明一定问题。俞国良等的研究表明,一般来说,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二)学校因素从旁观者看来也许会认为校园是一个温馨、充满和谐的场所。但仔细剖析,其内在有很多的让高校青年教师倍感压力的因素。高校是一个易让教师身心疲惫的地方,从常规的教学授课和评价反馈,到严峻科研的压力;从激烈的职称评定,到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6、会使一个教师比较容易处于危机之中。对于一部分刚迈人高校的青年教师他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也是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以及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辛涛等的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学校风气和教育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等三因素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独立的、显著的影响;而学校的支持系统和教育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则对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具有独立的、显著的影响。所以学校氛围是影响教师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三)社会因素当前,高校教师地位较高。在令人羡慕的表面背后,也有其难言的苦衷。如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很重
7、,特别是对于刚刚走人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面对角色转变,工作压力,社会期望多重压力的情况下会影响到自我效能感。高校同中小学教育不同,学生家长同教师接触沟通的机会相对要少得多。因此一个社会中教师的职业声望、经济待遇、政治影响和专业权威等因素都会对教师效能感造成不可轻估的影响O三、强化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由于教师自我效能决定了教师对自己工作能力的判断,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感使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由此将持有积极的、努力的工作态度;而当员工的自我效能比较低,认为自身无法胜任工作,那么可能会出现消极逃
8、避的想法,工作积极性及效果将降低。所以努力提升自我效能是十分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是自我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专业领域,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面对社会进步,教育体制改革,一劳永逸、原地徘徊的工作态度早已不适应高校的岗位要求,要以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为取而代之。持续学习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和调节自我,扬长避短,当专业知识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