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内迁状况探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营企业内迁状况探析论文民营企业内迁状况探析论文预读: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工矿企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内迁,不同空间下的民族工商企业在内迁方面作出了差异性选择,以上海为代表的民营工商企业的主体及时选择了西迁内地,上海以外地区的民营工商企业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没有能及时内迁.多数企业作岀的能迁则迁、不迁则毁的艰难抉择和“誓不以厂资敌”的壮烈呼号,汇成了全民族抗日救国热血洪流,成就了企业与政府共赴国难的历史佳话.关键词:抗日战争;民营企业;内迁关于抗战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内迁的研究,在21世纪初取得了较为
2、显著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孙果达《民族工业大迁徙抗日战争时期民营工厂的内迁》、苏智良《去大后方中国抗战内迁实录》、张守广《大变局抗战时期的后方企业》等.主要集中于上海民营工簡企业的内迁历程的研究,对于上海以外其他地区的内迁、毁厂运动的关注尚有待于深化.民营工商企业在其他地区占比不高,但具有一定的数量.他们在抗战过程中所推动的壮烈迁厂和毁厂运动,同样是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同样为推动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民营工商企业在不同空间格局下的内迁进行全而的考察,对于客观地评价民营企业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对
3、于抗战的贡献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是本文所希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近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始终无法摆脱近代政治、军事变动的深刻影响.氏营企业的发展紧紧地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战争冲击,他们在特殊时期,主动提岀内迁要求,在无法迁移的条件下则喊出了不以厂资敌的呼号,对亲手创办的工厂进行破坏,以防止为敌所用•这种高度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口觉,成为绝大多数民营工商企业的主动选择,构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共赴国难的商业精神•对东南沿海各省的民营工商企业内迁状况进行回顾和研究,将更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特殊
4、吋期民族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气节所在.一、抗战前夜民营企业发展概况在八一三事变以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平衡.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等地,“根据1936年官方统计,苏、浙、鲁、粤、闽及上海、南京、天津等8省市的工厂共计317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70.75%[1]所谓民营企业即以民间或私人资产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而从国民经济各部门来看工商领域则是民营企业的主要领域和平台•因此可以说近代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程度上指近代屮国的民营工商企业.就全国工商业城市来而言以天津、上海、广州为众.受交通、原材料、金融、
5、技术、税收、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工商业城市屮又以上海的发展为首.以1937年实业部的统计,“上海符合工厂条件(工厂有50工人,1()匹马力以上)的有1279家,广州则仅有164家[2]当时,全国金融业资产的3/4在上海,53%的对外贸易在上海,25%的国内外航运通过这里周转.制造业领域,上海作为民族工商业的中心,全国4000家现代工厂中,1200多家设于此,无论新式机器的采用、资本的投融资、劳动熟练程度、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上海位于全国首位.因此,完全可以说我国民营企业的内迁就是以上海为代表的
6、民营工商企业的内迁.在工商业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之下,作为工商业中坚力量的上海地区的工商企业一旦被敌人学控,不仅对于全国抗战不利,而且必然危及国家的统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从国家存亡、民族发展的角度考量,基于工商业发展现实进行民营企业的内迁,以此调整工业布局、保存经济力量、支持全国抗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在战乱中,民族资本主义积极配合政府抗战,在关键时刻不惜牺牲企业发展为代价提供无私援助,为国民政府的组织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抗战时期民营工商企业内迁的肇始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上海血临的战争危险日趋严
7、重•国难当头,大鑫钢铁厂总经理余名饪首先向当局提出“呈请政府协助内迁”[3]的请求,紧接着国货联合会代表300余家工厂上书国民政府,请求政府组织企业内迁.但民营工商企业并不像兵工企业的内迁一样,他们自身的特点和战时的需求程度决定了一定程度上遭受了政府的冷落和忽视.由于政府自身忙于对国防工业的迁移部署上,対于民营工商企业内迁的组织与安排势必无法精心研究、有效组织.很多时候主要靠企业的自发行动和相互协助.7月24日,资源委员会开展讨论,决定组织企业内迁并组织委员会下属的8个部门分别研究内迁事宜.7月28日,机器化
8、学组讨论全面抗战的军需供给问题时,林继庸提出将上海工厂迁往内地,“以应兵工需要"•[4]虽然林继庸提出了内迁倡议,但会上仍然存在不同讨论和意见.7月28日下午,林继庸、张季熙、庄前鼎等政府官员代表资源委员会同工商界人士沟通内迁事宜•在同胡厥文、项康原、薛福基、吴蕴初、支秉洲、颜耀秋等企业家的洽谈以后,内迁倡议均得到各方人士的赞同支持.经过多次的会议讨论研究,大鑫钢铁厂余名钉I、上海机器厂颜耀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