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298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6
《残忍中的温情——浅析民间力量对余华小说叙事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残忍中的温情——浅析民间力量对余华小说叙事的影响研究随着当代文学的绵延发展,人们的研究经验日益丰富。学术界对于余华小说叙事的研究也日益广泛。余华先生作为当代文坛的一面旗帜,早期以冷漠与残忍与死亡主题结下不解之缘。作为先锋作家的代表之一,那种近乎残忍的叙述历来备受争议。研究者对于其叙事的先锋性兴趣颇为浓厚。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学者们又把目光投向了余华小说叙事中的民间立场。现将有关文献整理如下:一、对余华早期叙事的先锋性的研究1、对先锋性做整体研究的:陈晓明的《序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极其评估》,吴澄的《挑战与突围:近期中国先锋小说流变论》、
2、张学军的《形式的消解和意义的重建—论先锋派小说的历史转型》、张晓峰的《走出与重构—论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家的转型极其意义》、曹元勇的《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的基本特征》。再有,王岳川的《90年代中国先锋艺术的拓展与困境》、王达敏的《被误读的先锋》、王民安的《文学先锋派的当下境况扫描》、王金霞的《坚守与背离》、赵卫东的《先锋小说价值取向的判断》等篇。2、对余华做个案研究的:海燕的《余华论》、张清华的《文学的减法一一论余华》、贾艳艳的《内心的真实》等篇,主要着眼与余华创作风格的整体特征演进进行研究;郑国庆的《主题的泯灭与重生一一余华论》、陈琳的《反叛与回归》、王征的《日常经验
3、的再现一一论余华近年来创作走向》、陈灵强的《直面与拯救一一试论余华近作中的创作转向》等篇中,皆注意到了余华小说叙事模式、叙事风格的形成和递变以及作为作家一一余华的精神探求与价值取向,也确有精彩论述和真知灼见。只因研究角度的不同或受叙事理论视野的限制,对其小说叙事方式偏于宏观上的观照,而对其叙事技巧在前后期创作中的具体分析论述稍显笼统、欠全面:再就是针对余华小说叙事的某个方面特征进行具体论述的,有张学听的《对苦难的平静叙述》、李自强的《苦难的循环与重复一一余华小说结构初探》、陈艳阳的《试论余华小说的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贾忠良的《偶然:余华小说叙事的神话》、陈基文的《预
4、述,余华小说叙事的一种策略》等,分别从不同研究方向和角度对余华小说叙事的某一层面进行论述,却疏于对其前后叙事流变的梳理与把握。2整体而言,余华小说十几年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者均注意到了余华小说注重叙事的支持与显示这一突出特征,并从各个方向和层面做了颇具学术说服力和可信度的论述。但就叙事理论体系中叙事诸要素在余华小说前后期叙事中具体体现的深度分析以及这种叙事生成与演变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的宏观把握缺乏系统的综合研究二、对余华小说叙事的民间立场的研究“民间”一词的发掘,一直是陈思和近年来的研究重点。陈思和先生在《民间的沉浮——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中为民间文化形态
5、的定义是: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的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它拥有民间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传统背景,用政治术语说,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行的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余华后期小说中几乎都蕴含了这样一种民间情节,研究者的也把目光头像这样一个角度。如汪红旗在2006年第2期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谈余华“活着”中的民间话语》就从余华作品照片那个的人物形象、政治背景淡化、人物对苦难的忍受能力三个方面来阐释余华《活着》中的民间话语。江西师范大学的陈
6、琳在2004年第6期的《江西教育学院学报》中发表的《民间理想的温情营构》中则把视角转向了福贵、许三观的凡俗卑微的生存方式,从而展示出民间自在的历史发展方式,表达一种朴素的民间理想,闪耀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情怀。又诚如张志国在2005年第3期《高等函授学报》中的《余华的民间化艺术世界》轶闻说的那样,两部书中所描述的其实是一个温和的写实世界,一个几近纯粹的民间艺术化世界,宣告同先锋派精英立场的告别,也标志着他从对现代主义幻境的迷恋,到现实主义的实景的还乡。贾小瑞在2010年第2期的《鲁东大学学报》中的《余华小说的民族性分析》一文从小说的构思与内蕴的角度论述《活着》所包藏的传统
7、的对立统一与发展转化的辩证思维方式,分析了作品所体现的民间的生存智慧与道德诉求。他是从这个国度的民族性格中探寻余华小说叙事中的民间立场与民间的生活观。苏柏亚撰文《从冷漠到温情——作家余华邂逅音乐的往事》则从音乐方面探讨了余华叙事的成因。更有2010年第8期《黑河学刊》上的一篇《冰冷的叙述笔调深切的人文关怀》,其作者董雪莲则通过余华小说《活着》叙述风格和笔调的分析,从其冰冷的叙述笔调后面挖掘出潜藏悲悯情怀和对人世与命运的悲切关怀。应该说笔调直指民间最为温情的力量,这种力量像一道光照亮了大地最为黑暗的角落,照进苦难人们的内心,根深蒂固,熠熠生辉。2总而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