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16559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大学生传统道德认同教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传统道德认同教育探析摘要:传统道德认同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屮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对传统道徳的认同度比较高,但在处理个人关系存在言行脱节、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趋向冷漠等问题。加强大学生道德认同教育,要晓Z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完善制度,努力提高大学生道德认同教育的效果。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认同;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77-022011年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及“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引发了一场关于人性冷暖和公民道德的大讨论。一段时间来,“道德无用论”、“
2、道徳代价论”的观点引起广泛争论,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人们上了深刻的一课,道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道德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就很难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文明、高效、和谐的社会也难以形成。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与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培养大学生传统道德认同具冇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传统道徳认同教育的意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切关系就包含着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是这些关系的调节器,如优良传统道德中
3、的仁爱、诚信、谦敬、礼让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是调节人与社会之关系,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知耻、明智、勇毅、廉洁能提高精神境界,达到理想人格,调节个人自身的关系,实现自身的和谐。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对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对弘扬社会止气、树立道德风尚、建立社会和谐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二、大学生传统道德认同的现状及英成因在多年的从教实践中发现,学牛对传统道德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但认同与践行却难以统一,主耍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处理个人关系言行脱节大多数学生对社会公德中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
4、公交车上不让座、考试作弊等现象持否定态度。他们认同孔子“仁学”中所倡导的“孝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无信不立”以及个人注重礼节等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耍性,但实际生活中却难以“笃行”,无视社会公徳现象常有发生。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不协调发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趋向冷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国対3万名青年进行抽样调查,有高达96%的青年认为“见死不救”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但在看见过在公共场所歹徒持丿J杀人的青年中,现场围观看热闹的占7.98%,装做没看见绕道走开的占34%,拼命跑走的占7.4%。这种
5、情况表明,有半数青年缺少见义勇为的勇气和行为,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是偏离的。“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笔者也曾在所教班级开展了相关讨论,其中还包括“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发现学生普遍认同“见义勇为”、“责任意识”、“雷锋精神”,也被焦裕禄、丛飞、吴斌等人物精神所感动,但问起当自己遇到此类事件时“会不会伸出援手”,大概20%学生表示会,10%学生表示不会,70%学生保持了沉默。这些说明人学生对传统道徳认同增强的同时,道徳践行却滞后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原因。道德教育呈现
6、为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一个递进过程,应当从小抓起。对父母的孝敬,对他人的关爱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遗憾的是,在我国应试教育观念还未彻底改变的大背景下,成绩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从小养成“索収”观念,形成了事不关C高高挂起的思想,“道德因子”严重缺失。二学校教育的原因。一直以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各个阶段对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往往形成盲目从众的心理。如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大多数是看过一些媒体报道后作出的行为选择。三是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
7、化原则成为社会生活的首要原则,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之风在社会中蔓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冲击着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道德践行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彭宇案”、“许云鹤案”到今天的“小悦悦事件”,这些不良影响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它所折射出来的是社会的信用危机。三、大学生道德认同培养的途径中国是文明古国,仁义道德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道德根基。当前,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质疑”和“挑战”,甚至可能会走向道德滑坡的危险,这是社会必须重视的现实。因此,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晓之以
8、理,提高认识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的内涵、功能及社会作用,通过道德价值澄清、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及其群体规范等教育方式达到理论上的认同,通过组织“志愿者服务”、“感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