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水平气道止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临床观察[摘耍]冃的:观察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2例BiPAP治疗的重症哮喘者治疗前示4h血气分析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30例同期常规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变化(P<0.05),住院吋间缩用,临床症状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o结论:BiPAP是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无创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重症哮喘[中图分类号]R256.1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3-7210(2008)06(b)-064-02冃前,对于尚无严垂低氧血症但仍需一定通气支持的患者,无创通气可作为首选,而H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用经鼻或口鼻面罩实施无创通气可避免插管造成的损你但重症哮喘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对32例重症哮喘患者进行BiPAP治疗,与对照组对比,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i般资料选择2003年1刀~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62例,其诊断及分级标准符合1997年屮华医学
3、会全国第二届哮喘会议修订标准⑴。随机分2纽.,BiPAP治疗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5(40.5±10.2)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3~63(40.3±9.9)岁。下列情况不入选:痰量较多、昏迷、频发室性心律失常者。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病程、合并症、性别、年龄及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苦性差界。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示均给予常规治疗:持续低流竝吸氧纠正低氧血症,静脉滴注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并给子雾化吸入B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吸入剂,同时注意适量补液,并纠正酸碱失衡,合并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
4、疗。治疗组加用中美特新公司沙利文PAPIIST-ABiPAP呼吸机用鼻(面)罩进行治疗,ST模式,吸气压力从4cmH20开始经延时lOmin后到达10~12cmlI20,呼气压力为3~5cmlI20,氧浓度35%~45%,每FI2次,每次4h,连续3d。当患者处于稳定状态(R<20次/min,HR<100次/min,pH>7.35,低流量吸氧时Pa02>90mmHg)时停止使用呼吸机。1.3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示患者的临床征象变化,如胸闷、喘憋、呼吸困难、发组、肺部❷音、心悸等;监测心电图、心率(HR)、呼吸频率(RR
5、)和动脉血气分析的pH、PaO2、PaC02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1.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配対t检验。2结果2.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组患者大多能很好的接受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通气30min〜4h后,胸闷、喘憋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发组消失,肺部❷音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或消失;心悸及活动能力都有明显改善。对照纽除心悸和发组改善外具余症状改善不明显。1.2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的改善B1PAP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
6、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界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1.3治疗转归治疗组32例患者小2例患者因难以耐受终上呼吸机治疗,其余病例均成功脱机,病情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8.5±4.0)d;对照组23例患者经常规治疗好转出院,5例治疗2d后病情加重,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好转,2例因呼吸衰竭加重并拒绝机械通气治疗而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2.5±4.7)do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纽,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纟fh3讨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存在会导致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高、气流受限,而重症哮喘
7、患者常常伴冇呼吸肌疲劳。无创通气已广泛地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它可以减少插管及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牛[2]。而BiPAP通气有助于气体进入通气不良的肺泡,改善气体分布,使痉挛的支气管扩张,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及C02潴留[3,4]。在璽症哮喘患者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仅少数危及生命的重症哮喘患者需入住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5]。本研究显示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行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迅速提高Pa02、Sa02,并有效降低PaC02
8、,改善缺氧与二氧化碳潴阳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并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重症哮喘患者给予BiPAP通气治疗,即在吸气时施予正压,以克服哮喘患者气道高阻力,减少呼吸功消耗,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组织耗氧与002产生;呼气吋给予一定正压,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止压(PEEPi),起到机械性扩张支气管作用,降低气道阻力,防止小气道萎陷,有效排除C02,增加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