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09417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骨转移癌放、化疗前后核素骨显像检查的临床价值【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骨转移癌放♦化疗前后核素骨显像检查的临床价値作者:金始宇王若雨张跃伟【摘要】口的硏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转移癌放、化疗前后疗效判断的价値。方法对115例骨转移患者行放、化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及判断骨痛缓解率。结果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后将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骨转移灶的数目减少或消失;保持稳定状态;增多;每一类型伴有相应骨痛缓解率变化规律。【关键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骨转移放化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间11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行放、化疗前后核素显像对比,探讨其临床疗效价値,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115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我院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男71例,女44例,年龄14〜83岁,平均49.5岁。其中。肺癌61例,乳腺癌23例,前列腺癌6例,鼻咽癌6例,胃癌5例,肝癌4例,直肠癌3例,食管癌2例,宫颈癌2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其中多发性病灶79例,占68.70%,单发病灶36例,占31.30%。其中胸部(肋、锁、肩胛及胸骨)占32.07%,脊柱33.22%,骨盆19.43%,四肢12.87%,颅骨2.41%。1.2诊断标准(1)由原发癌诊断依据。(2)99Tcm-亚甲基二麟酸盐全身骨显像疗效判断有3处以上散在、非对称、无规律分布的放射性核素浓聚和
3、(或)稀疏缺损区,符合典型的骨转移征象,并排除其他可能病变。(3)骨显像呈2处或单处核素分布异常者经X线或CT、MR检查证实为骨转移,影像学检查分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骨破坏。1.3方法1.3.1治疗方法115例骨转移患者,单纯放疗59例侗步放、化疗31例,单纯化疗25例。化疗二个周期以上、放疗一疗程,8周后全身骨显像疗效判断。1.3.2疗效判断(1)完全缓解(CR):经核素扫描检查,原有病变至少完全消失4周。(2)部分缓解(PR):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成骨病变密度减低,至少4周。(3)骨病变无明显变化(NC):由于骨病变往往变化缓慢,判定NC至少
4、应在开始治疗的第8周以后。(4)病情进展或复发(PD):原有病灶扩大及(或)新病灶山现。全身骨显像疗效判断分为3种类型:I型,治疗后骨转移灶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II型,治疗后骨转移灶无明显变化。HI型,治疗后骨转移灶数目增多。骨痛缓解率:根据痛疼数字化评估法,骨痛减少3分以上为有效。2结果2.1X线、CT、MR检查:骨破坏溶骨性54例、成骨性24例、混合型37例。2.2骨转移灶疼痛完全缓解率(CR)26例,部分缓解率(PR)49例,总有效率65.22%‘骨病变无明显变化(NC)23例,病情进展或复发(PD)17例‘骨痛缓解时间2〜26周,平均(5.4+
5、3.2)周。2.3放、化疗后,核素骨显像特点:I型62例,II型31例,DI型22例。2.4骨痛与影像学之间关系3讨论骨转移癌是晩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和受累部位,据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目前常采用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获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1]。骨显像反映静脉注入99mTc标记磷酸盐参与骨骼新陈代谢的情况。局部血流量、骨盐代谢和成骨活性变化将增加或减少局部显像剂的聚集量而呈现“热区”或“冷区”异常影像。X线诊断骨骼疾病时局部脫钙量达30%〜50%才显示出异常。而功能代谢异常发生在病变早期,故核素骨显像通常较X线片早3〜6
6、个月甚至18个月发现骨转移,因此,其对骨骼病变,尤其无症状转移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特殊价値,对骨转移病灶定位、疾病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骨转移放、化疗取得良好疗效已在临床上达成共识,尤其缓解骨痛疼,但不能仅依据骨痛疼缓解率判断有效率,要参照影像学检查。本文硏究表明:放、化疗对溶骨性骨破坏痛疼缓解率较高40.87%,核素显像有效率33.91%,骨转移灶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与临床治疗有效率相符合;其次混合性成骨性骨破坏骨痛疼缓解率652%,核素显像有效率7.83%能有效抑制骨转移灶及其蔓延;疗效较差的是成骨性骨破坏,骨痛疼缓解和核素显像率
7、均较低,核素显像检查提示治疗后骨转移灶数目增多,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了解骨转移癌骨质破坏类型,对治疗效果有指导意义。治疗后应结合临床骨痛缓解情况、核素显像复查综合分析,判断治疗效果,对防止病灶复发及进一步综合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徐燮渊谕受程•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入民军医出版社2000709-75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